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契悟真諦 志求佛智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0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92集

繪圖/黃逸樵


求法心入道,契悟真諦理,
志求佛知見,至真等正覺。
深信佛心本懷,持弘願恆不退。

「求法心入道,契悟真諦理」,誠心求法、用心入道,這念心是我們人人必備的。有心者,就要體解大道,還要發無上心,絲毫不能放棄這一念心,我們才能「契悟真諦理」。

凡夫與佛,天差地別啊!凡夫污染心,佛心清淨透徹如琉璃,就像摩尼珠;凡夫煩惱無明多,要能體悟真理、了解佛意實在是很難。但是,只要有心就不困難,可見這念心是多麼重要。這念心凝精會神,念念契佛心懷。

「契悟真諦理」,我們要先了解佛心,進而探究凡夫心、眾生心如何接合佛心?只要能夠接合佛心,自然佛心本懷、知見、真諦,就能相契合了。

「志求佛知見,至真等正覺」,佛陀一大事,要將他的心完全讓眾生體會,以了解佛的知與見,因此我們要契悟真諦,唯有「志求佛知見」。誓願是很重要,長久來,每天與大家所說的法也都沒有離開誓願。

我們入《法華經》經文,就是入這條道來,一路上與大家談心、說理,就是希望大家不要離開這條道路各個風光境界。法華之道沿途的境界何等優美、豐饒?我們若能時時入此境界來,心就不會脫離這個方向。

在〈化城喻品〉中,導師要接引大家去到那個真實的境界,經過化城,他一再勉勵我們不要停歇下來,要繼續往前直走,往前前進的心絲毫沒有懈退,就是非到契悟真理的目標不可。所以,契悟真理,我們一心一志,必定要求得佛知見。

我們要「深信佛心本懷」,佛陀的心地風光是他覺悟之後與天體合一的境界,因此,我們要真誠去體會佛的心、佛的本懷。佛的心意,「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」,用這念心來關懷天下眾生,抱這念心無量數劫來回,入五道去關懷一切眾生,救拔諸苦難;一念無二志,天長地久,一路走過來。

這種宇宙天體合而為一,就是佛心。你若理解、信解佛的壽命,就更需要深心信解佛心本懷。我們要學佛心關懷天下事、愛護天下眾生;說起來是沒有困難,但我們是否有恆持這念心呢?

所以,我們一定要發心「持弘誓願不退」。文殊菩薩請佛為大家詳細解釋,眾生要學佛的困難在哪裡?如何讓他們克服層層困難,保護這念道心?請佛陀用淺顯的道理來為大家開示。佛陀也說出「四安樂行」的方法,要讓我們知道,口如何說話;身,如何身體力行;心,要如何發心。還要發弘誓願。

方法已經教我們了,我們有體悟到,有身體力行了嗎?是否發心立願,「持弘願恆不退」,我們這念心有起伏嗎?開始發心了嗎?在發心當中有浮沉嗎?剛開始聽經很歡喜、很踴躍,久來會疲倦嗎?我們的心有懈怠嗎?有退轉嗎?心有無「持弘願恆不退」?要常常自我警惕。

該說的佛都說了,來到這裡,是要引導人人入佛知見;「跡門」已過,進入「本門」,就是佛心本懷。我們要好好把握佛心知見,不放棄任何一個意。

法就在我們周圍,不要輕易就將法放棄。菩薩道難行能行,我們行菩薩道要步步向前前進。心地風光若還在,法就存在;法存在心,壽就是長遠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