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4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88集
繪圖/黃逸樵
求法心甚精勤,志求深妙覺道,
深心信佛本願,志誠毫不懷疑;
清淨增上深心,樂修一切善行,得如來菩提光。
「求法心甚精勤」,我們學佛道者要至誠心求法。至誠的心就是精勤,要精進,好好殷勤在佛法中。法用心聽,心與法,在生活中能相互印證,這才是真正深心求法。
「志求深妙覺道」。志求,我們既然發心修行,就要發弘誓願,一心一志向道。誓願就是要立志,不只今生此世,還要生生世世立志發弘誓願;要很用心向前追求,時時心不離道。「志求」意即專心不斷地向前追求。
「深妙覺道」,佛法很深,深得很玄奧,玄深、奧妙;佛法道理很開闊,廣無邊際。在天地之間,佛法有多廣,我們的心志就有多大;佛法有多玄,我們的心就有多深、多廣!佛法無邊際,我們的心與佛的覺道應該是同等,只是我們這條路迷失掉了。現在我們希望這條路能夠明朗起來,必定要「志求深妙覺道」。「覺」就是方向正確,沒有偏差。
「深心信佛本願,志誠毫不懷疑」,我們對佛法一定要徹底相信。在〈分別功德品〉教導我們要悟入,悟入就是要信。要深心信解,相信佛在無始以來,無法計量的時間就是為眾生來來回回,沒有放棄過。
佛陀既然這樣發願,當然我們也要發如是願:教他成佛的方法,我們就學他成佛走過來的路。我們要向人問路,也要聽從他人指導這條路是如何走,我們才不會走錯,因此,我們必得「深心信佛本願」。
佛的願力是這樣,當然我們必定要志誠,與佛一樣,要很誠意地發願:我們願度一切眾生。我們還未自度,要如何度人呢?還未自覺,要如何說法去覺悟他人呢?所以,我們必定要學法來覺悟他人,這就是志願。
佛陀為眾生「開示」,眾生一定要深心立願,志要堅、意要誠。「志誠毫不懷疑」,這種志誠不能有一點點的懷疑,我們的心才能夠很清淨、沒有煩惱。若如此,才能用法對症下藥。
「清淨增上深心」,唯有依法修行,我們才能清淨。有法,我們才能尊重、增上深心,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體驗到原來付出是如此的法喜充滿。將這個法用在人群中;別人得救了,我們得歡喜。有法的歡喜,叫做「法喜」,這是「清淨增上深心」。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,對這個法的接受愈來愈有興趣,這叫做「精進」。
精進,「樂修一切善行」。愈歡喜,愈願意去付出,叫做「樂修」。而愈歡喜,愈願意追求佛法的道理,愈來愈願意將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,一切皆大歡喜,法喜充滿,這叫做「樂修一切善行」。
「得如來菩提光」,心光愈來愈明朗。我們的真如本性,這個覺性之道好像生命之光,自己有信心,心靈覺悟之光一直亮起來。若有用心、有體會,就會感覺法的道路就在我們前面,明朗無迷,我們對自己就具足滿滿的信心了。
因為信得深,法才能入心,自然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脫離軌道了。「六度萬行」,現在開始,我們要用功在深心信解,才有辦法啟開信心的智慧門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