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3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85集
繪圖/黃逸樵
思惟推求自獨善,不能兼善利他人,
聞法大乘六度行,菩薩性柔和善順,
受法能自化化人,植善根紹隆佛種。
今謂近事佛者,稱為善男信女。
「思惟推求自獨善,不能兼善利他人」,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知道方向。人生時間不長,我們既然修行學佛,就要學佛之所行,有所行才有所覺悟。學佛,就是要體認佛覺悟的來由。到底路是如何走過來?道是如何打開的?
思惟中推究道理,只求自己解脫,這叫做思求──思惟推究這個道理,就是自己獨善。「不能兼善利他人」,我只想學佛,但是我不管他人如何,只求自己解脫。開智慧要與佛一樣接受苦、集、滅、道,沒有加行,不過是小乘教而已。
我們發菩薩心,就要四加行。小乘行者有四加行,大乘行者更要積極的四加行。「聞法大乘六度行」,聽聞大乘法能啟發我們的大心;行在菩薩道上,也要四加行,身體力行不斷向前精進。最重要的「世第一法」,就是大乘法,方向正確六度行,就是菩薩。
「菩薩性柔和善順」,其實菩薩也是從凡夫來,只要我們心念方向正確,選擇菩薩道都可以稱為菩薩;小乘者,選擇的是獨善其身。他的時間沒有比菩薩短,菩薩的時間沒有比小乘人長。時間同樣是很長,凡夫的時間不斷輪迴在六道;菩薩「六度萬行」,無央數劫,時間不可計數都行在菩薩道上,不斷加行;大乘法,入人群、度眾生,這是凡夫和菩薩的差別。
「菩薩性柔和善順」,因為菩薩學佛信受奉行,很快就受教了。像這樣柔和善順,在「四安樂行」中有「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」,說如來法,這就是菩薩。
我們從身、口、意下功夫修行,再加上弘誓願,我們要很用心。「受法能自化化人」。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育修習佛法,在滾滾紅塵中,用人群法鋪路,因為眾生能夠成就菩薩這條大直道,不離開人群,弘法利生在人群中;弘法利生是利己兼利人,因為人群就是我們的菩提大直道。
佛陀教導我們走入人群去行菩薩道,菩薩道的盡頭就到佛的境界。所以,受法能自化化他,要來淨化我們自己的無明、煩惱、塵沙惑。我們還要淨化很微細的見思惑,我們受法要能自化、化他,自己內心要先淨化,才有辦法淨化他人。
「植善根紹隆佛種」,我們要做一個播種者,最重要的,是趕緊耕耘大地撒播善種子。所謂「植善根」,就一定要讓它推根。現在常常樹長大了就將它斷根,再挖到別處栽種,看起來樹梢是很茂盛,但樹根在土裡沒有伸長,最怕的就是無明風。所以,法脈要傳。
「植善根紹隆佛種」,我們必定要去體會佛心,學佛要進入佛的心坎裡,行佛所行的法,才是真學佛者。真學佛者專心修行,捨去自己走向大眾法,更需要社會人群。
「今謂近事佛者」,需要有一群在家居士,叫做「近事佛者」。他現在家相,但是從內心接受佛法、靠近佛,行佛法,就是要修近佛同樣的法。只要他發大心,在家菩薩智慧長,這叫做「近事佛者」。
「稱為善男信女」,已經接近佛身邊,行大乘法,這些善男子、善女人,就叫做「善信男女」,也就是居士男、居士女。出家修行除了斷欲、去愛,其實在家帶髮修行,也是社會上很大的一股力量。這些社會人士,能夠一心向佛、傳佛法,社會才能真正淨化;心淨化,自然天地淨化,這是多麼重要啊!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