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信解慧明 開般若門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3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84集

繪圖/黃逸樵


破諸邪見,存精聚魄,
得定安隱,正思惟修;
信解慧明,開般若門,
心生法喜,攝心堅固。

修出世行,愛樂大法,
資長道種,心生歡喜,是為法喜。

學佛,心要正,不能偏邪;最重要的就是要破除諸邪見。凡夫苦啊!苦在觀念、信解都偏差了,無明煩惱籠罩,使得我們迷茫、不得覺醒,這就是「邪」。邪就是不正,我們要將偏差的觀念糾正過來,就一定要「破諸邪見」。

「攝心常在禪」,修功德就要下功夫,心的方向正確了,我們所做的事情就不會偏差;心端正了,看人、做事不會有錯誤。心的正念很重要,大家要用心思惟。心若正,「存精聚魄」,就是精神要凝聚起來,心力要集中,不要渙散掉了,叫做「存精」;學佛,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要很專精,不要讓它流瀉掉了。

我們聽法要無漏失,無漏要從聞思修、戒定慧來。聽法,不是用散亂心,而是要用精誠的心來聽法。用很精、很誠意的心接受佛法之後,好好地思考法的意義;有意義、正方向了,我們就能用心去做、去修行、邁步向前走,這就是修行功德。

「魄」,就是最最精純的那一念,精神的精英,就是魄。我們若能守意在禪,心意常常在正念中,自然就能「得定安隱」;我們的心神就能定下來,得安穩了,這就是力量;有定就有力,心若定下來就有力量,這要從「正思惟修」來。

正思惟,要從信解來。〈分別功德品〉很重要的就是在信解,不論五波羅蜜、五度,都要有一個信解。「信解慧明」,正信解了,才能體會般若;沒有般若,就像一艘船失去方向,航行再久,也無法靠岸。

有信解,福慧正確;沒有信解,就只是修福,無法修慧。所以,信解很重要,有信解才能「開般若門」,智慧之門才打得開。

「開般若門」,把這個般若門打開了,我們的真如、智慧之門就開了,自然「心生法喜」。智慧門一開,才是真的輕安自在,法喜充滿。這必定是要「攝心堅固」,要有這念堅固的道心。

「修出世行」,修行不是只求得世間福,而是要修出世行。「修出世行」,信解很重要。我們既然信解了,自然「愛樂大法」,我們對法會很歡喜、很熱愛。聽法就要很殷勤,才能將法聽入心,用在日常生活中,事事皆通、理理會合了:自然,我們就愈來愈愛樂愛這個法,愈想親近法。

「愛樂大法」,就是大乘法不離開人群,能夠「資長道種」,智慧的種子就這樣一直生長起來。「心生歡喜,是為法喜」,這叫做「法喜」。常常說「法喜充滿」,有了法喜,他就會「愛樂大法」;自然道種不斷生長,心愈來愈歡喜,這叫做法喜。

我們如何行五波羅蜜,行出這個向道的法。所以,五度不能放棄,但是不可忘記還有一道門還未開,就是「般若」。但是,開「般若」門之前,五度還是要勤精進;因為智慧的門還未解開、智慧的法還未真實體會到,我們要再努力的路還很長遠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