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3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72集
繪圖/黃逸樵
或為理之深妙,不可以心思之,
或為事之希奇,不可以言議之。
其所以言妙者,故名不可思議。
「或為理之深妙」。或者說道理很深,不是聽了就懂、想了就會通,也不是我們日常生活面對人事物就能夠清楚。法很深奧,聽來句句是道理;要能夠體會道理、刻入心版,實在是有困難。道理聽進來,要如何將它分析得很貼切,卻是還有一段距離。
短短幾句的道理,卻也有很多的內涵,「不可以心思之」!以我們凡夫的心思要來測量法到底有多少、涵義有多深?實在無法測量它的深度與奧妙。
「或為事之希奇,不可以言議之」。聽到人間人做人間事,要來描述這個人在人間做了這些事情,要如何形容這個人的好或壞?好、壞到了極點,怎麼形容都有困難。何況佛陀講說的這些道理,的確微妙甚深。
「或為事之希奇,不可以言議之」。佛陀所說的「壽命無量」、「慧命無量」,這慧命如何來?壽命如何延續?成就多少功德?度來這麼多的菩薩,各個都是有因有緣。這愈說愈大、愈說愈廣,愈表達愈多,還是一樣不可思議。
現在來到〈分別功德品〉,已成就、當成就、未成就;已成就的,用多少世界來形容菩薩的數量,因為都是從一生,一能生無量,無量從一生,源源不斷,分析的功德更多。因此,我們要很用心體會,道理要如何應用?「其所以言妙者,故名不可思議」。
「世尊說無量」,佛陀說「無量」,壽無量,法也無量、慧也無量,是「不可思議法」。這麼長的時間、這麼久的因緣,處處度眾生,不可思議啊!所以,世尊說壽命「無量」,應該是「已往今來」,說的是很長很長,無盡頭的「已往」;現在還是繼續表達還有未來,所以「已往今來」。這麼長久的時間,同樣在「利益弘廣無量眾生」,無不都是長時、在在處處,佛法就能普遍到任何一個時間、空間,在人間利益眾生。
「時空世界無量數計」,時間長久,所度化不可思議眾生有無量數;無處不在,度化眾生的數量就有這麼多,也是不可思議。能夠度這麼多人,當然應用的法更是無量、無數,不可思議!這就需要從時間、空間,這個世間無量數計。「故云:不可思議」,這叫做「不可思議」。到底多久、多長,到底有多廣,多少的方法去度化,大家要用心。
「多有所饒益」,去度化的地方,無不都是饒益眾生。要如何「饒益」眾生?第一,「發大智心」。我們發大乘心開始修行,修大法就要發大智。「謂欲以智慧廣求一切法,饒益眾生」。向上求法,向下度眾,在人群中經事得智。付出的當下,所得到的智慧也愈來愈多;你付出愈多,智慧、常識、經驗就愈多了,這就是彼此饒益!饒益眾生,其實也是饒益自己,這是第一。
第二,「發大悲心:謂慈愍饒益一切,誓願拔眾生輪迴諸苦」。為了救拔眾生,菩薩要立四弘誓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為眾生求佛法就要發大悲心,因為不忍眾生受苦,這種「同體大悲」、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;發大悲心,慈愍饒益一切眾生。
第三,要「發大願心」。就是「謂依四弘誓願」,就要「發無上大菩提心饒益一切,上求佛道」。因此,要用很長很長的時間「六度萬行」。這條開闊的法門,我們還要再走很長、很遠。門夠開闊才能廣度大眾,一路沒有停滯往前走;不是這輩子修來,是生生世世在,沒有停歇在「饒益一切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,菩薩學佛法,就要這麼用心殷勤精進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