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3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68集
繪圖/黃逸樵
人世間甚希有,佛出世啟覺道,
用大慈悲觀機,善巧方便投教,
說真諦法常住,喻覺性壽無量,
說法華教菩薩,得聞妙法歡喜。
人世間無不都是在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每件事情發生,離不開這三項。多久多久以前有什麼事情發生?而事情發生,是在哪一個時間、哪一個空間;是大自然或者是人間、人禍中發生?這都叫做人世間。
現在說的人世間,就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出生的時間,空間就在古印度,當時的迦毗羅衛國,現在的尼泊爾。(註:現今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。今尼泊爾塔拉伊(Ta-rai)之提羅拉冠特(Tilorakot)地方)空間是迦毗羅衛國,時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,這都已經過去了。是同一個空間,但是不同的時代。
「人世間甚希有」。那時候稀有的事情發生了,就是一位太子降生王宮。小小年紀,就懂得關心人間事,發現人間重重的矛盾。這種人生的矛盾、疑問隨著年齡增長,直到少年,求道之心愈來愈迫切。
有這樣的念頭,堅持他的心念,終於走出王宮了,走入苦行林,經歷大自然各種嚴酷的考驗後;他離開苦行林,決定找出與天體合一的大道理。於是,他回到大自然界,以他超然的思想觀念,調理他的身、心,終於覺悟了。
說來好像很輕鬆,卻是過程困難重重啊!「佛出世啟覺道」,佛屢經大自然環境的嚴酷考驗,終於在人間啟開出世的覺道了。我們凡夫都在人間界迷失了,要超脫就要有出世的覺悟。就是這樣的稀有,佛用出世的精神啟開了覺道。
佛陀已與天體合一,沒有一個「我」,他心裡只有眾生苦啊!需要用眾生法去度眾生、去救拔眾生的苦難。眾生度眾生,只是苦在眾生不得度,如此而已,所以佛還是要運用大慈悲。道理是這麼的清楚,人也在聽,卻是人群中一樣有煩惱無明,又能怎麼辦?還是要「用大慈悲觀機」,要再「善巧方便投教」。
《法華經》這麼長,在真實法中,還是要運用方便投教;聽不懂,還是要讓你聽懂。聽懂,做得到嗎?看起來做不到,就要再來一段,再分別說,還是要用這麼多時間、空間,人與人間來施教。因為眾生難度,令人感慨良多啊!
佛陀「說真諦法常住,喻覺性壽無量」。適應現在的時間,要如何度眾生?就要用很多種方法。人命有限,法是常住。覺性是永恆,但是人間壽命有限,所以就要運用覺性的慧命,才是真正無量。
人世間甚希有的佛陀出現人間了,儘管他為人間發現無量的真諦道理,讓我們千萬億年,無量數恆河沙微塵數世界的菩薩儘管知道了,人人是否有辦法把握道理、好好地流傳呢?
「說法華教菩薩,得聞妙法歡喜」。現在聽,現在歡喜,又如何呢?歡喜的人是否現在聽了就能覺悟,放下自我、心開意解,與天地合而為一。這個道理有沒有存在?聽,歡喜。時間易過,卻是佛法難存啊!要真實存在人間,真的是很困難,因為個人體會個人的,各自過自己的人生,什麼都沒有覺悟,在人間還是一團迷惑。我們要好好用心體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