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3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67集
繪圖/黃逸樵
至心誠意,虔敬之儀,
燒香散花,以表真勤;
內修淨心,意離垢念,
虔敬奉獻諸佛菩薩。
「至心誠意」,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,我們要用誠意的心;何況禮佛、聽經,更要用心誠意。至誠的心意是我們做人的根本;人與人間彼此交往是用至誠的心,就都是益友,對我們人生有幫助。所說的幫助,就是互相鞭策、彼此勉勵。我們用至誠的心交往,這是平時對人最重要的。
我們學佛,要敬重諸佛菩薩。每天在很寧靜的清晨,也是我們一天的開始,沒有什麼雜事在心中,這個時間讓我們很放心、很專心、很誠意地上大殿禮佛,這不就是至心誠意嗎?禮佛完了,我們靜坐下來專心聽法。
這麼長的時間聽法,希望人人得到法益,且能受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上,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法髓。我們在人間取得法義,是要讓我們珍惜生命的價值,我們必定要「至心誠意」,表達出「虔敬之儀」。
至心誠意在我們內心,表達出那種虔敬的律儀、威儀,人人都看得到;所以「虔敬」,是在內心;「儀」,就是表達出我們的形態。
為了表達至誠虔敬的心,我們就要講究道場的氣氛,環境乾淨寧靜,人人進出整齊有序。因此,大殿就會安置香爐,點上檀香,香煙裊裊,法界蒙薰,在氣氛上助長環境的美、感覺之妙。在這個美妙的環境,就是「燒香散花」,用燒香,藉香的氣味,又將花散在四周,表示內心的至誠,布置成這樣的環境,這也是一種禮儀。「以表真勤」,大家很認真用心地布置這個環境,顯出清新、莊嚴、乾淨,這是表達恭敬的心。
「內修淨心,意離垢念」,內心表達我們的清淨,這麼殷勤、虔誠的心已經表達在外面的形象了。這就說明我們有在修行,修出那分誠意的心,這種內心修行的虔誠所表達出來的,自然就沒有污染、煩惱心。
「內修淨心」就是「大慈悲室」;任何時候,我們都是至心虔誠,任何日子也都是「虔敬之儀」,室內時時都是「燒香散花」,日日履踐奉行這樣的規律,用「真勤」表示我們內心的清淨。我們修行者內心很清淨,「意離垢念」,意念離垢了,大慈悲室是如來室,沒有一點點的髒污。
「虔敬奉獻」,我們這念心很虔誠、敬重地獻給諸佛菩薩。我們既已接受佛陀的教法,也要學習菩薩的風範;所以,我們要時時抱著這念心,「虔敬奉獻諸佛菩薩」。這是我們修行者的方向,就在日常生活修行中不斷精進。
「天衣」,應該表達的,就是有大的使命在我們身上,而散在九方。九界之中除了「六凡」,還有「三聖」——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都接受這個使命,以度化六凡眾生。我們用這樣來解釋,法就通了,且能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