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眾生得證 無生法忍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2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58集

繪圖/黃逸樵


理體本不生滅,是亦名為無生;
菩薩於無生法,持行忍可忍樂,
安住不動不退,是名無生法忍。

「理體本不生滅,是亦名為無生」,「理體」,昨天說過「真如理體」。「真如」是指人人本具真如法性;「理體」,大乾坤所有一切,無不都是理體。大宇宙間的萬物在不知覺中輪轉,這叫做理體。日夜輪轉,也都包括在理中。

它的行蘊,我們的不覺知叫做「理體」。就像我們人從出生到老來,這就是我們身體的生理,什麼時候產生變化,我們也一樣不覺知,沒有去注意它,這是大自然法則。這個大自然法則本不生滅,就是因緣會合才有這樣的生滅法。

道理不生、不滅,若沒有生,自然就沒有滅;沒有生,就沒有死,本來不生也不滅。世間的生滅都是因為「有」,而有就來自因緣。因此,我們要去體會、了解佛陀所說的教法,就是要啟發我們用心思去了解天地萬物的真理。我們才能通達人、事、物,了解因緣過程有善、惡,就知道如何去造因、如何受果報。

說法教化,用心思惟,慢慢體會道理,進而身體力行,叫做「菩薩」。「菩薩於無生法」,付出無所求、三輪體空,這就是菩薩所學法的功夫,他已經是「持行忍可忍樂」,就是在人群中付出無所求。菩薩接觸到人群中的煩惱,不能沒有忍,忍而無忍,就是不覺有忍。

這種持行忍,在人群中,這個「忍」字對菩薩來說是可忍,因為他沒有將它當作是苦;開導他、幫助他,覺得眾生的苦難我盡心力了,看到他已經解脫心靈的煩惱無明,翻轉回來彼此和樂相處,這就是「樂」。所以要忍,忍到沒有什麼感覺,困難的事情同樣在過,結果就是快樂。

所以,「安住不動不退」,能夠保持相安無事。人與人間不要冤冤相報,先安住,就是不動。過去生與他有什麼樣的因緣轉不過來,就要再盡心力暫時安住,心不要受周圍環境所影響,對的事情做就對了。

「是名無生法忍」,我們若能夠忍周圍的環境,忍人、事、物,忍自然環境,這是「無生法忍」。這就是修學佛法,我們所想要修的,也是我們想要行的,就是要身體力行。希望大家要能用心了解。

佛陀講完〈壽量品〉之後,大家就了解佛所說的壽量劫數之長遠,就是無量數劫、塵點劫。那時候,世尊就再向彌勒菩薩摩訶薩這樣說,我在說如來壽命長遠之時,已經有「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,得無生法忍。」

這麼的長久的時間,佛陀不斷不斷說法,生生世世度化,時間很長,度化眾生的量有「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」之多,這麼多的眾生都已經得到無生法忍。忍在那種很快樂之中還是在精進,忍在很快樂之中還有忍的意思;障礙還是有,並非全都沒有忍了,還是在無生法忍中,一切一切都還堪得忍耐。堪得忍耐,就表示還是有要忍耐的事情,所以「無生法忍」。

「那由他恆河沙」,亦即無量恆河沙,「說其間眾生心念」。聽了佛陀說法之後,這些心念,「體識明達通曉」。體會、了解了,我全都通達了。現在我聽懂這句,就能得到很多啟發。我們自性透徹,了了分明,「一切逆順不能傾動」。不論順境橫逆,都不會讓我們顛倒了。

其實無證無得,就是我們的心自在,透徹了解這真如理體,自然慧性就長遠了,天地宇宙萬物道理還有什麼可說?希望大家要能體會六根塵、六識所動作,一切歸納起來,就是做「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」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