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11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47集
繪圖/黃逸樵
常住不壞名常,菩薩恆持淨法。
煩惱之惑已滅,則真常理明顯,真常之理常住;
法本不生不滅,體性不壞不變,是名為常無盡。
「常住不壞名常」,人間什麼是常住啊?求不可得。只要有形就無法常住。山河大地歷經千年、萬年,絕非我們人類短暫的生命可以看到大乾坤的無常變遷,我們無法看到它的源頭與最終。有人以為山河大地是永恆,其實不然;有形的東西無法永遠是「常」,有形就有成、住、壞、空。
大自然的空間要去哪裡找出「常」呢?其實,在我們的周圍也有「常」,真理,真諦、道理、真如本性,是永恆不變。天地萬物本性的道理是永恆,看來是無體相,但有「真常」的道理存在,所以理是永恆。
佛說他的壽命是無量、無法測量,自有天地以來,道理本來就永存。佛是見法者,他看到法、覺悟了法,了解法之後,他是說法者。他也是見道者、說道者,就是見法之後他來說法;見道之後,將道理說給我們聽。我們要了解這個「道」就是法,是永恆,方向就是這樣。
「菩薩恆持淨法」,這是真理,真理就是菩薩永恆所要修持的。我們也是一樣,法聽入心了,將這個道理入我們的心來,如何清楚應用在人、事、物中,這是永恆。
人人本具佛性,根機一旦成熟了,佛陀就給我們一個很直接,明心見性,人人要將佛法道理傳承下去;學法者要有使命感,將法傳承在人間。所以,佛陀開始講一實乘法,因為眾生根機,佛陀就按照這樣的次序教育眾生。
佛陀從頭說起他所要教的菩薩法,這個典範就是引用過去無數劫、無數劫前有佛發心修行,佛世的時候有菩薩,菩薩在人間化度眾生的行儀,就來宣說過去的過去,無量劫的過去,用此說給我們現在人聽。
人間菩薩,所緣苦難眾生,一念心付出無所求,重重疊疊的,一次又一次,每一次所造作的就是能夠利益眾生,全都是人間菩薩所完成起來的。「菩薩恆持淨法」,付出無所求,留在他們生命中的就是歡喜。
「煩惱之惑已滅,則真常理明顯」,這些菩薩一定先得克服很多煩惱、惑,沒有考慮其他,只考慮自己的使命,有災難的時候,走在最前面去膚慰災民的心,自己一無所求,「煩惱之惑已滅」。沒有煩惱、沒有什麼要求,全都沒有,這就是「則真常理明顯」。
「真常之理常住」,真常的道理是永遠,人間的苦難也是永遠都有。「法本不生不滅」。道理在人間,什麼時候生?什麼時候滅?不得而知。我們只能體會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的道理。當你「六度萬行」,行在菩薩道上,你的心情,自己有辦法能夠體會,這種「體性不壞不變」。做的人有心得,沒有做的人永遠不知道,「是名為常無盡」。
常與無常、壞與不壞,其實全都是有形的,永遠都是沒有常住。因為人壽短暫,感受不到天地的時間;我們所感受到的,就是五濁惡世,人心紛亂、天下不平安等等。所以,這時候正是要趕緊在覺醒之時,我們在佛法中,方向要知道,現在正是我們要開路、鋪路的時代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