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》佛常住世 方便現滅

0觀看次
A- A+

2017103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45集

繪圖/黃逸樵


一切能生為因,如是助成為緣。
謂如五濁不增時,即時世諸有情類,
是原本性具明淨,修諸善福厚德深。
彼時應無諸濁惡,其人雖不樂妙行,
亦於自然而能行。

因緣,人間佛法還是要重視因緣。「一切能生為因」,在人間,我們所看得到的東西無論大小,都有它的「因」,才能夠產生一切物。包括山河大地所涵蓋的,哪一項不是來自有因呢?包括我們人的生態,全都是那個「因」,能生一切。

這個「因」,我們要很用心細心去體會。「因」就是一切源頭的起點。「如是助成為緣」,就因為旁邊會合起來的這個緣,才使這個因起了作用。因緣會合了,就會發生效用。

我們人也同樣沒有離開因與緣啊!我的心有這樣的見解想法,剛好有一個人與這件事情有連結,又剛剛好在恰當的時間、地點、人與人會合起來,就發生這個「緣」。到底造作什麼事情呢?說話的內容為何?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。結果是好事還是壞事?是影響人還是有損於人?這也是因、緣的會合。

「謂如五濁不增時」,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五濁惡世。在「五濁惡世」,大家的見解都不同,觀念很偏差,方向不同做事情的結果就不同了。所以我們若能將心調好,「謂如五濁不增時」,若沒有這個五濁,就是「時世諸有情類」。

在這個時間、空間,所有眾生「是原本性具明淨」,哪有這些濁氣呢?這時間與空間,本來是清淨,全都很明淨,人人本具佛性,心本來就很單純,所生活、修行都是善。

「修諸善福厚德深」,原來的人性就是福厚、德很深,世界能平安,眾生福業共聚。我們若想得到世間平安,人人就要「善福厚德深」。這就要從心開始累積這個善,到時候,「彼時應無諸濁惡」。人人若能回歸本性,那個時代就沒有濁氣、沒有惡,也沒有天災人禍。

「其人雖不樂妙行,亦於自然而能行」。人人本性明淨,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,自然人人為善,也就「福厚德深」,自然就沒有這個惡濁,人人也不用特別要來求佛法,他的性原來就是這麼順、這麼善良。這種共福業,大家共福報,就是天下平安。

「自我得佛來,所經諸劫數,無量百千萬,億載阿僧祇」。還未說這段故事之前,菩薩都一直來了,釋迦佛說:「這些都是我度的。」大家起了懷疑。

佛陀描述他修行成道、度眾生以來已經很久很久了。「住世常說法」,就是一直在說法,「未曾暫廢」,沒有停歇過。佛來來回回在人間,本來就沒有滅度。

所以,真理就在我們身邊,能說真理的人來來回回,不是一個人;這個時候是「賢劫」,也是很多菩薩化身在人間。所以,人間菩薩以身作則,曾經迷茫過,轉一個身就是覺悟的有情人,在度化眾生。這樣的人也是不勝其數啊!常常說,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,在你面前的,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凡夫,其實他們也是現身而來,秉持著真理而來人間,就在人間覺有情、度眾生、常住世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