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》子聞父喪 方受法藥

0觀看次
A- A+

201710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4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自因緣作造諸行業,多為不善不改己過,
固執己見不受勸諫,但自懊惱偏見煩悶;
追想憶忿過去行事,或由現在事物不滿,
於意自懊惱之作用。

「自因緣作造諸行業,多為不善不改己過」。到底我們的日常生活要如何做呢?自己最能體解自己,我們「自因緣作」,自己作因、自己結緣,累世累生來無不都是因、緣,全都是自作自受。造作諸業,都是我們自己所造作的,因為「因」而「緣」,累積來種種的行動。

常常對大家說,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報。要注意在我們的行動,法了聽,要時時記憶,落實在生活中。不要懵懂造因作緣,造作很多不善的行為;人家勸我們,卻是執著自己的行為不肯改過,都以為自己是對的;人家好意相勸,自己還是很固執,不肯改過。

「固執己見不受勸諫」,別人好意規勸、向我們提建議,自己就是不肯接受,做我自己想要做,就是這樣固執己見。一念偏了,錯了又不肯及時改過,這是最危險的。像這樣的人有快樂嗎?不快樂。「但自懊惱」,真的是很懊惱啊!

「但自懊惱偏見煩悶」。這種自懊惱,不肯將就別人,這種偏差見解就只是悶在心裡,很煩、很悶。說出來就是不對,不對偏要做,人家好意相勸,自己又不肯接受;已經錯了,就是生悶氣,這種煩悶,實在是很苦很苦的人。

像這樣失敗的人,過了之後,「追想憶忿過去行事」。過了之後自己還是放不下,一直追憶著過去所做的一切,也沒有覺得自己不對,就是很頑固、很頑固的人。這種「追想憶忿」,心中還是憤憤不平,不肯降伏下來,實在是很剛強啊!

「或由現在事物不滿」。過去不肯改過,在現實生活中事事都不滿足。是啊,過去既已錯了,又不肯改過,還是不肯發露懺悔,現在所做的當然也是不如意啊!

就像開藥方給他,明明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對,習氣讓人很困擾;明明知道,告訴他又不肯接受,習氣中毒已經很深、很深了。他自我迷失,在人群中不肯改過,就是不要吃藥。

因為一直沒有改過,也就無法快樂起來,「於意自懊惱之作用」,一直在心裡,這就是無明煩惱都沒有改的人。我們自我檢視一下,是否也是這麼固執嗎?有沒有想要改變習氣呢?大家要好好地檢視自己,有這樣微細的煩惱嗎?說是要修行,但是微細的煩惱有改嗎?請大家要自我檢視反省。

這就是佛陀對眾生用種種方便法,希望大、中、小乘都能應機接受教法,在他們的生命中化為慧命。一期的壽命,時間有限;修行,就要把握這期的壽命。現在聽到佛法,趕緊受用在日常生活中。佛陀教菩薩法,人間苦難的眾生是我們的道場,要好好投入道場中修行,時間不要浪費,用生命成就慧命。

我們若沒有身體力行,時間還有多久?我們要應用時間,「六度萬行」在人群中才能完成道業,成長慧命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