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》佛設方便 令服法藥

0觀看次
A- A+

201710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41集

繪圖/黃逸樵


心思不定,顛倒亂想,
念頭亂轉,如急流水,
望似恬靜,其實流急,
細不可見,則湛微密。
無常為常,以苦為樂,
罔極虛無,名為顛倒。

「心思不定」,每天都要時時問心,什麼時候自己的心可以安穩、定力無亂?我們的心是否有過「靜寂清澄」?難啊!心思不定,因為我們還是凡夫。將心思定下來,就是我們凡夫要學的功夫,心思若不定,就是「顛倒亂想」。我們的觀念、思想無時不間斷,心思一直在亂,想這、想那,心就是定不下來。

「念頭亂轉,急如流水」,我們的念頭顧不好,常常在轉動,就像水流一樣。有的溪流,水面看起來很平靜,下面卻有漩渦暗流,「望似恬靜,其實流急」。因為我們的心不斷在轉動,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冷靜,其實他的內心就像急流澎湃,我們的心是否也是如此呢?因為自己看不到,別人也無法理解我們,這是很微細。

常常說,「一念無明生三細」,就是這個微「細」的念頭在我們內心隱伏著,自己也不覺知啊!很微細的念頭,叫做煩惱;而我們是要斷煩惱的,卻是煩惱的念頭還在,真的「細不可見」啊!

別人看我們,表面上看不出來;我們自己的心思,有時候也不是很了解。明明知道要斷煩惱,但是煩惱還是隱伏在我們心底,稍不注意、不高興,一下子就浮出來。不歡喜的心一起,那個瞋恨的心、生氣的念就浮出來了,要冷靜下來可能比較難。

這種非常微細的「湛微密」,自己不了解,別人也看不到,我們的煩惱都來自無常、苦空,常常都在「四倒」中;四項的顛倒──「無常」當作「常」,「常」又當作「無常」。「無常為常」,就這樣翻來覆去、顛倒中過,這就是苦。「以苦為樂」,無常本來就是苦,我們將它當作是樂。

「罔極虛無,名為顛倒」,「罔極虛無」,就是「真空」,就沒有什麼東西,我們只是一直認它為真,這就是顛倒。所以佛陀很辛苦來回人間,眾生長久以來受佛陀來回所感化,那個「識」就變為「智」,過去轉識為智,已經發心了,但是修行還未到達最無上等覺菩薩。有的已經很接近了,有的還跟在後面,即便是新發意菩薩,也要腳踏實地。

佛陀滅度之後,他留著這麼好的妙法,就是我們現在在用的。過去說不定我們也是失心、不肯接受佛陀教法;不過有這樣的緣,佛陀留下來的藥,我們現在就能拿來用了。

我們的心思一定要定下來,決心服用藥方才能離開顛倒亂想,要不然表面看起來好像平靜,其實念頭一天到晚都是七上八下,無法穩定下來。我們接受了法要深信勿疑,法藥才能夠入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