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10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40集
繪圖/黃逸樵
大醫王治病方法,既深知病源發起,當作方法療治之。
治病之法有多途,舉要言之防與治,用藥安治時世病。
安住心在療治痼疾病處,
止心動念勤耕安樂心田,
用心足下舉步踏實無虛,
不取病相寂然觀空妙有。
「大醫王治病方法」,時世人間多病了;在這個大時代、大空間有病了,四大不調就是大空間的病。就像人的身體「四大不調」才會有病;大乾坤的「四大不調」也是一樣啊!大醫王擅長於人體的診斷;在這個時世,也有地球的「大醫生」,就各自擅長的領域很用心在探討,各方面將它會合起來,也是「四大」。
「地」有地質學家,「水」有水利專家;還有氣象專家、太空博士等,分科別門,各自去研究,再會合起來。其實這些「整合」的道理,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,就已經預言未來的「五濁惡世」。「五濁」,有五種因素形成現在的濁氣──見濁、眾生濁、煩惱濁、命濁、劫濁,分析人的生態、心態,造成這個世間危機重重。
「既深知病源發起」,在佛陀的時代,他一一去分析,一理能分析很多道理。佛陀所說的病,就是人體的病、大乾坤的病,都有它的起源,也隱藏著這個病態。「當作方法療治之」,療治它就要用種種方法。
「治病之法有多途」,要列出很多很多治的方法,「舉要言之,防與治」。佛陀要我們懂得預防,我們就要有「戒」,「戒」就是防非,不讓外面錯誤的事情侵入我們的觀念來;有了錯誤,就要趕緊防止。一旦有病,要趕緊檢查,早期發現,趕緊治療,同樣道理。
「用藥安治時世病」,除了防與治以外,一旦有病就要用藥,而且要對症下藥;若只看病不吃藥,病也不會好。種種事情都要很調和,從大乾坤的調和,一直到人體的調和,再到用藥治病的調和;總而言之,需要的就是一個調和,合和互協是最重要的。
「安住心在療治痼疾病處」,要安住我們的心,才能調治「痼疾病處」,這很重要。「止心動念勤耕安樂心田」,毛病就出在心不定,「心要定,心要定,不要因人亂了心」,人與人間,要好好地將心定於一處;「止心動念」,方向對準了,心就不要動念。
走上菩薩道,我們要守好分寸不要偏差;差之毫釐,就是千里之遙了。所以,「用心足下舉步踏實無虛」,不要有毫釐之差。
「不取病相寂然,觀空妙有」,一切「諸法空為座」。我們修行要懂道理,不會因為一句話,或者不好的聲色而計較。別人浮現他不好的臉相、聲音,那是對方的色相,我們不需要把它當成病。他自己有心的病相,他也要修自己的心。
法,就是這麼容易,佛陀說:「治病要治心」,要從我們的心開始治。所以,「三世一切法,一切唯心造」。過去是這樣的法,現在也是,我們要如何對治?就要時時多用心。
總而言之,治病就要有因緣,有機會要趕快接受,才能衝破病障得到痊癒。遇到法,我們要好好地接受,才能得到慧命成長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