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10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29集
繪圖/黃逸樵
虛妄浮心橫計,多諸巧見思量,
不能成就頓悟,體解圓覺方便。
佛之所說真實,所說言不虛妄。
分別一切惡事,皆由虛妄行因。
修行,一定要很注意這念心;心,要「誠正信實」,這不就是靜思精舍修行者,和慈濟人常常自我警惕的?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」,這是我們共同的認知,有內修外行,才能去為人群付出。
倘若「虛妄浮心橫計」,心就會浮躁,自然心思就無法踏實下來。「實」就是安穩的意思,而「虛妄浮心」,顧名思義,就是心不安穩。心守不住,身與心無法合一,生活也脫節了;心定不下來,只會緣外面的境界而起心動念,隨所欲求,而「多諸巧見思量」;心思都灌注在我要如何才會得到歡喜,得到我所追求,滿足我的貪欲?「多諸巧見」去思量,心已經浮動起來,想的都不是正途。
佛陀也說「所作佛事,未曾暫廢」,時空沒有暫廢。我們既然學佛,就要度眾生、一直培養菩薩出來;與我們有緣的,就一直帶他,帶到最後一口氣,這就是我們要付出的。千萬不要失掉我們的「誠正信實」,這種「浮心橫計」,偏向別處去了。同樣用心思,「多諸巧見思量」,本來向直的路走,到後來變成向橫的走,「差毫釐,失千里」,就雜了。
「不能成就頓悟」,就無法「體解圓覺方便」。心若讓它偏差了,心思「橫計」,就無法頓悟。才感覺生命有價值,又停步不前了,這樣就很可惜了。你已經做到生命亮麗有價值,卻又立刻冷卻下來,又怎有辦法頓悟呢?「不能成就頓悟」,更無法「體解圓覺方便」。
「佛之所說真實,所說言不虛妄」。我們既然相信佛所說法,必定要身體力行。我們相信「佛之所說真實」,這條道路方向正確,我們要身體力行努力去開道、鋪路。既是「實」,內心雜草叢生了,就要趕緊去除這些雜草,用功就是在開路。菩薩自己要開出有路可走的方向,我們要相信佛「所言不虛妄」。
「分別一切惡事,皆有虛妄行因」,這條路的方向若清楚了,自然我們就懂得分別是非;回過頭來,修行是這麼的容易。我們要懂得分別一切善惡是非;是非善惡分清楚,我們的心「無漏」。
過去一直說,戒、定、慧,聞、思、修,千萬不要漏掉了,這就是法。戒、定、慧,能夠預防惡的事情不要靠近來,而「六度萬行」的善行,我們必定要積極往前走。因為菩薩道是非善惡分明,該走的方向、該開的道、該鋪的路,無不了然分明。
「皆由虛妄行因」,這些雜念無明全都是「由虛妄」,從「虛妄浮心橫計」開始。我們若做惡事,在進行之中,因已經成就了,我們要用心體會。
人就是在這個虛幻的空間,經歷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過程;但是,虛幻中也是有一分的道理,若是造惡法,就累積惡因、惡果,又再回來人間受報。善、惡一樣都有法。
佛陀一期的壽命,是即應化之身來人間,為我們立一個典範。其實,人生本來就是虛妄,我們「虛妄浮心橫計」,佛陀為了教育我們,應因緣示現報身在人間,典範在前,讓我們清楚明白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