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》佛壽無量 常住不滅

0觀看次
A- A+

201710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27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大覺有情入生群,是求道之大心人;
勇猛求菩提故,名修自利利他之道。
無上正遍知明行,精進勇猛大菩提,
修佛果因之願行,攝善法饒益有情。

菩薩成就法身慧命,無有生死壽夭,
延萬劫不為長,促一念不為短。
但為度脫有情,示現長短壽命,
其心無所罣礙故,是為壽命得自在。

發菩薩心入眾生群中去,叫做「大覺有情入生群」。已經發大心、立大願了,生生世世來回在人群中,就為了上求佛法、下化眾生,承擔起佛陀的付託;菩薩就是承佛命入人群,這都是「大覺有情」。佛法已經很嫻熟了,修行、度眾生,「是求道之大心人」。

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很資深的菩薩,他們用佛心行菩薩道、入人群,他們非常的勇猛,身心堅固,來來回回「勇猛求菩提故,名修自利利他之道」,就是自利利他。這條道路是他們歷經無央數劫,來來回回走過來的,無不都是自利、利他,利他、自利,上求、下化。

修行,若是資深的,「這些我都知道,也都聽過,我就懈怠了」,這樣就不對了。真正資深,法能聞一知十,聞一知百千萬的道理,即便道理都很清楚,他還是很謙虛。有時候同樣的話,卻有不同的體會,同一個法能夠應很多道理,他不斷去聞、思、修,入人群好好地修行,這就是大覺菩薩有情人。

法若能入心來,人傷我痛,傷在哪裡?傷在心裡、傷在身上、傷在家宅裡......損傷各自不同;我們不捨,更要設法用心去付出。我們已經付出了,受苦的人感恩,付出的人無掛礙,就是「三輪體空」,這是「大覺有情」。

「無上正遍知明行」,他們求大法的心,聽來的法是很廣闊的,是正遍知,是正知、正信,不是局限在形式而已。最重要的是深入內心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是覺悟大生命體,這種「正遍知」。

他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,不像凡夫,茫茫渺渺,他們用「福」、「慧」兩隻腳在走路,發揮他們的智慧、慈悲,悲智雙運,叫做「明行足」。他們是真的勇猛精進在菩提道上,成長自己的悲智雙運,也在那個地方利益眾生。這樣在付出,「修佛果因之願行」,這就是菩提道,向前前進,直到佛的境界。

「攝善法饒益有情」。將所聽、所了解,我們所感受、接受的法全都收納來,發揮在有情界,人眾生群中去做饒益有情事,這是很感恩。佛的壽命是這樣應用,人人在無盡期菩薩也是如此,我們要用心。

人間苦難偏多,「菩薩成就法身慧命」,諸佛菩薩發揮「法身慧命」,我們也要學習,「無有生死壽夭」。所以「延萬劫不為長」,時間說長不算長。「促一念不為短」,即便短暫的時間,其實發一念心,就是千秋萬劫的行。「但為度脫有情」,心心念念無不都是要度脫有情。「示現長短壽命,其心無所罣礙故,是為壽命得自在」,現在是說佛陀的壽命、菩薩的永恆,時間是無窮盡,只為度眾生,應眾生機緣來來回回在人間苦難的地方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