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10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20集
繪圖/黃逸樵
聞法身心喜悅,得未曾希有想,
斯妙法濟群生,如蓮華出水開。
無上甚深微妙法,
百千萬劫難遭遇,
我今見聞得受持,
願解如來真實義。
以此清淨之法水,淨行者之心器,且使生佛心田之佛種子。
微妙法水,從空而注,以淨其心器。
「聞法身心喜悅,得未曾希有想」。期待人人日日聽法,日日都要歡喜,沒有厭倦的心;每天聽,每天都有清新的歡喜,而清新的歡喜就來自身體力行。聽法要深入,法是聽來在我們身上起效用,這是身。還有心,你要入心記憶,從內心的歡喜,就能去身體力行;身體力行就產生歡喜。
平時沒有去付出,覺得這很困難。但是付出了,原來捨我們的力、捨我們的愛去付出之後,回歸回來的是那分喜悅。只要我們願意付出,自然就有歡喜的感覺,這種的喜悅「得未曾有」。這次做得比上次更加歡喜,做得更加有意義,自然愈做愈歡喜。
「得未曾希有想」,原來我對這個境界,感覺印在心裡,很歡喜。每一個境界都不同;境界是「相」,我們的心去感覺,叫做「想」。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我們有緣到那個境界去付出,心境的喜悅是未曾有的啊!
若能如此,「斯妙法濟群生,如蓮華出水開」。此妙法能夠利益群生,心若有所得,自然法就能廣被,普遍滋潤眾生。就像蓮花開在汙泥與水之中,汙泥供應養分,蓮出水面盛開,出汙泥的蓮華是那麼的清淨,實在是很微妙。
在開經偈中,如是讚歎經典: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」「經」能夠發揮無盡的力量,啟發我們的心智,讓我們身體力行,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
法是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要聽佛法需要種種因緣會合。尤其法要能每天持續地聽,是很不容易,要懂得珍惜,不要因為每天聽,就多少聽一點,没有很用心!
「我今見聞得受持」。現在已經看到這樣的法,我也體會到了,我的身心都受用了,我應該要珍惜它,長長久久、生生世世都要受用。我應該要發這樣的願,身、口、意安樂,還要弘誓願,就是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我們的誓願要深入,真正要解如來真實義;否則,我們讀經就是白讀了,聽經也是白聽。
「以此清淨之法水,淨行者之心器」。我們要有一個清淨的心器,心要洗得清清淨淨的,法水也要裝在清淨的器具。我們已是修行的有心人,我們的心就像一個裝水的器具,要洗得很乾淨來裝淨水,將法裝入我們的心。
「且使生佛心田之佛種子」,甚至使我們的心能夠生出佛心田的種子。「微妙法水」,微妙的法水能夠滋潤我們的心田,清淨的法水是「從空而注」。〈藥草喻品〉就是期待有雨水來滋潤地上的種子,大樹小樹才能成長。「以淨其心器」,同樣道理,我們要用心接受清淨微妙法。
「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」,佛陀趕緊用種種方法,應這個人間、時機。過去根小、微劣根機的人,佛陀應機,用方便法趕緊為他們說法;若根機深的,趕緊引導他們受大乘法。時間沒有多久了,用方便微妙,能夠適應所有的根機,用這樣的法來度化。「為令眾生得妙法故,假諸方便,而為演說」,就是借這些方便來說法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