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091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03集
繪圖/黃逸樵
是諸菩薩諦審菩提之果,
最勝無有過上,自成就已,
普願是一切眾生咸皆得成就。
故云佛道無上弘誓願成。
〈從地涌出品〉開始,我們一直說,每天累積下來的都在說,久遠劫前無量劫數,佛陀還未成佛之前發心,也是算不盡的塵點劫啊!累生世不斷度化眾生、結眾生緣。受教的眾生,這念覺的種子、悟的意識,累生累世的緣不斷累積著,這種覺與悟,慢慢浸潤著,因緣不斷不斷凝聚會合成為生生世世,直到靈鷲山。佛陀成佛說法四十多年了,因緣成熟而講說《法華經》。
在靈山會也有新發意的菩薩,我們應該自認:你、我,我們也是新發意的菩薩,就開始要「諦審」;「諦」就是真理,「審」就是妙觀察思惟。思惟我們為什麼要聽法呢?聽法之後,有落實在生活行動中嗎?學佛就要學來應用,佛心為己心,師志為己志,現在的時代需要佛法充足、成長我們的慧命。我們要及時發願,弘宣佛法,因為現在就要淨化人心,要很及時廣結善緣。
菩薩要「諦審菩提之果」,「六度萬行」,我們要身體力行入這條菩提覺道,對準菩提道方向,我們要很用功、用心,時間不空過,要開闊這條「菩提之道」,直向成佛的方向,佛心己心,不斷向佛的境界前進。
我們心中若沒有佛,要如何開這條路呢?人人要提出「慈悲喜捨」的心。捨棄個己的煩惱無明、執著見解,我們應該歡喜、合和互協,一念心向前開路。我們朝正確的方向走來,這條人間的菩提覺道是最殊勝,路要自己開,是「最勝無有過上」。
「自成就已,普願一切眾生咸皆得成就」。我們一直開路向前走,以佛心接近佛的境界,不只自己成就,路開到哪裡,大家一起鋪到那裡去。開路的人,前面開、後面接,路不斷鋪,鋪得很平坦直到佛的境界,讓這條平坦的道路能夠千秋萬世。
大家再回想一下〈授記品〉,佛陀告訴我們:「你將來一定會成佛,但是過程要經過很長很長一段時間;好好修行,因緣完成了,你所度有成就,有這麼多的菩薩與你同世,成佛的境界多麼莊嚴。成佛之後,有菩薩群陪伴在周圍,都要用長久長久的時間去開道、鋪路,完成起來就是莊嚴的世界。」
同樣道理,「自成就已」,還要「普願是一切眾生咸皆得成就」,這是我們共同的願力。「故云佛道無上弘誓願成」。佛道無上,人人應該向著學佛的目標,我們的弘誓願一定要堅持到成佛的境界。
現在科技發達,自己若不肯用功,真的是浪費我們來人間的因緣。走過的足跡,要好好地印在我們的心版上,人生才能留下慧命的資糧;應用佛法在人間,我們才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,彼此互為貴人、互相幫助、互相成就,這就是我們來人間的價值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