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晝夜精進 為求佛道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9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93集

繪圖/黃逸樵


淨潔不雜曰精,恆持無間名進。
一心勤求大道,誓願安樂念心;
一心憶持精明,進趣真淨之地。
唯以精明進趣真淨,名精進心。

常常說佛性人人本具,我們有用到嗎?真正有與佛性相契合嗎?若有佛性,我們就懂得如何利益眾生。佛陀告訴我們,「諸法平等」,我們的覺悟要與天地宇宙共為一體,就是真如本性,境界是這麼的普遍,就是淨潔。

虛空本無相;一天到晚看到人、看到事、看到物,就隨著我們的心境在變化。總而言之,我們要如何將個人的心境納入大眾的心境?我的歡喜也是人人所歡喜的,這叫做「淨潔」。

「淨潔」,心無煩惱、無掛礙,沒有什麼可以再分別了。一念的歡喜心,得法心境的歡喜,即是「淨潔不雜曰精」。我們的意識培養得很精純,完全沒有雜念,與天地宇宙共為一體。

「恆持無間名進」。我們要精進,下工夫在「四修」法──長時修、無間修、無餘修、尊重修(編按:又名「恭敬修」)。我們的心若能時時都在修行,人人本具佛性,我們對人人無不尊敬;若如此,這一念心不就是「平等性智」嗎?「四修」法的終點,就是「平等性智」。

這幾天一直告訴大家,方向準確,路要自己開,不是孤獨一個人開,是大家共同來開。我們要有「淨潔不雜」的誠意,長時期一心一念,自然人人向著我們的方向,將這條道路好好地開出來,「一心勤求大道」,方向準確,沒有絲毫偏差。

「誓願安樂念心」,「四安樂行」,時間不空過,身、口、意、誓願,無時不在「四修」中,何況我們堅定心念、誓願力。這念心一直要憶持,長時「四修」、「四安樂行」。

我們所前進的路,「趣」就是道路,我們向前前進的去向。那個道路的方向就是真,真誠的心清淨無污染,朝那個方向走,沒有染著。我們的目標,就是到佛清淨無上正等覺清淨的境界,寂靜清澄的境界中。

要進入這個境界,「唯以精明進趣真淨,名精進心」。唯有我們要精、要明,不要糊塗了,這條道路方向一定要正確,要很用心才能保持我們這念心,一念千法入心。不論你用「四修」法或「四念」法,都在「安樂行」中。一念萬法生,要看我們的心是否有清淨。

前言,釋迦牟尼佛向這些菩薩解釋菩薩的來源、修行的心境等等。其實菩薩的心境與我們人人的心境一樣,如法如規,用清淨的佛性,應人間需要而投入人群中。每一尊菩薩的心境都是淨如虛空,這是佛陀要解釋的那個「本」,菩薩的來源,就是道理入心,長久不變的法在菩薩的心。

如何解開煩惱、無明?看得透、想得通,我們共同修學,道理本在,需要我們用心去追求、探究,自然從那個原理就能體會到人和事相來了。各人理解不同,但是理的源頭是同,我們要用長久的時間來體會道理,了解法,自然就能應用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