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一切有為 皆是生滅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8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80集

繪圖/黃逸樵


一切有為法,即是生滅法。
若能見生者,方能知真滅,
故欲知生滅,尤其應知生;
一切生相,生所生時,不離因緣和合。

依因緣和合而有,稱為生;
依因緣分散而無,稱謂滅。
有生有滅,是有為法。
不生不滅,是無為法。

依中道思向,即一切有為法而生而滅,皆是假生、假滅法,
不是實生實滅,若是實生實滅,便是無生無滅。

「一切有為法,即是生滅法」,最近不斷提起「有為法」。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開口動舌、起心動念,我要做這項事情,或者規畫要做那項事情,都不離開有為法。有為法就是一切萬法有所作為,我們的五根、五識,去接觸外面的五塵,而有所作為的事情,都叫做「有為法」,也全都是「生滅法」。

有為法就要看人的心念和境界,與我們的根、塵造作,這種因緣會合。「一切生相,生所生時,不離因緣和合」。有這樣的緣會合,就有生滅法;和合起來,就「生」了。

「若能見生者,方能知真滅」。我們若能清楚這些形相從哪裡來?這些門道是如何出來的?這些相是如何過?這個念頭是如何出來的?聲音構成什麼意義?很多道理從聲音出來,聲音是從念頭起;這個念頭和聲音是如何出來的?若都清楚了,就是「見生者」;我們都了解了,就是「方能知真滅」。我們就知道生滅法的源頭──真相的生、真實的滅。

「故欲知生滅,尤其應知生」,我們若想知道真實的「生滅法」,更要了解「生」的真實源頭。「一切生相,生所生時」。一切所生的形相,不論外面的塵境如何,都有「生」的開頭,就有那些生相。若能清楚一切的生相,「生所生時」,那些生相所生之時,那念是如何起?「不離因緣和合」,就是不離開因緣和合。

「依因緣和合而有,稱為生」。我們一切的聲色、形相,人與人間或歡喜、或擔心等等,不離開因緣和合,而生起喜怒哀樂、愛恨情仇。所以,「依因緣分散而無,稱謂滅」,這個因緣分散,到頭來什麼都沒有了,叫做「滅」。

「有生有滅,是有為法」,包括生、住、異、滅,以及成、住、壞、空,全都是有為法。最短的是生、住、異、滅,最長的是成、住、壞、空。不論是長短,都是有生、有滅。「不生不滅,是無為法」,就是回歸真理了,「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」,一切也是依因緣。

「依中道思向」,在中道的思向,若以中道來說,「即一切有為法而生而滅」,是生是滅?其實是很短暫。世間的一切,也是剎那生滅,光速也是在生滅。我們在不知覺中天亮,也在不知覺中天暗,因為它不斷地閃過去。「即一切有為法而生而滅」,不斷地生滅,道理就在這裡。

「皆是假生、假滅法」,我們這副身體是假相,也是一直過去。「青春永駐」只是形容詞,難道真有青春永駐嗎?「住」在那裡呢?這就是生滅。「皆是假生、假滅法」,這個生滅法,全都是假相。

「不是實生實滅」。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假生、假滅,既非真實生,也非真實滅。今生來,短短幾十年的人生結束了,由不得自己又再來了。若真滅了,我們就不用再來;若想追求不用再來,就要清楚自己如何修行,懂得選擇再來的人生要做什麼?這就要先透徹道理。

若不知道理,就隨著假生滅在過日子,為境所左右;隨境而生愛、恨、情、仇,隨境而生歡喜、苦難。我們的人生就是迷了,「不是實生實滅」,只是懵懵懂懂地過日子。

「若是實生實滅,便是無生無滅」。「實生實滅」,就是「無生無滅」,不是由不得自己生來人間,而是發願要來的。這種發願而來,與隨業轉生,截然不同。我們若是發願而來,就要趕緊探討道理,要生得有意義。

「理」是無形,「相」能夠表態出來。因此,我們要知道「生滅法」是在「相」;「有相」和「無相」內涵的道理,知道如何「生」、如何「滅」?善、惡因緣會合,這個因緣很重要。生如何生?滅,終歸到哪裡去?我們要用得去來自在、生滅清楚,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標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