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一念周遍 而歸於一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8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77集
繪圖/黃逸樵

 

一心則一念之心,周遍虛徹靈通;
散之則應萬事,斂之而成一念,
是故若善若惡,無不皆由此心。
以心本具萬法,而能成立眾事,
三界無別法,惟是一心作。

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覺道。
法華經序品曰:恆沙菩薩,種種因緣,而求佛道。
方便品曰:是諸世尊,皆說一乘法,化無量眾生,令入於佛道。

「一心則一念之心」。一心,就只是這一念心。這念心,代表我們人生的方向,從凡夫到成佛,都在這一念心。佛心就是眾生心,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這念心若污染了,就是凡夫;心清淨,即是聖賢大覺成佛了。這念心也就是法,「周遍虛徹靈通」,無處不在、無理不含在心。心在哪裡,法就在那裡,我們要很用心體會。

這念心「散之則應萬事」。只要你肯用心,一念間,就能普遍於千萬法。這念心功用這麼大,將它束起來就是一念。我們收回來的那一念心,必定是無污染、無散亂。這一念心散發出去能應萬事,可以遍虛空,透徹一切,無處不在,就是這念心的利用。因此,我們要顧好自己這念心。

「是故若善若惡,無不皆由此心」。善的,是這念心;惡的,也是這念心,善惡都在這一念心。所以,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念心,切莫將它埋沒起來;或者用在不端、不淨。

善惡都在一念心之中,「以心本具萬法,而能成立眾事」。我們這念心本來就具足萬法,你沒有心,法無法靠近你,自然也就無法修行;因此,我們要將法應用在利益人群。這個心,能夠應萬法,可以很充足的利益很多人。

「三界無別法,唯是一心作」,一切唯心造,一切所造作都在這一念心。大家對法的「髓」要很用心。

「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覺道」,菩薩他方來,當地的菩薩從地湧出,陸陸續續來到靈山會了,菩薩數如恆河沙。在現場,彌勒菩薩與八千恆河沙諸菩薩,要代替這麼多菩薩向佛請教。在《法華經‧序品》有說:「恆沙菩薩,種種因緣,而求佛道。」因為現在很多菩薩在靈鷲山聽佛講說《法華經》,從他方來、從地湧出。

〈方便品〉也是這樣說,「是諸世尊,皆說一乘法,化無量眾生,令入於佛道。」再記憶回去,佛陀所化的眾生已經很多了。前面經文提及:「世尊!少病、少惱,安樂行不?所應度者,受教易不?」菩薩來慰問佛:「身體好嗎?眾生好度嗎?」佛陀就回答說:「這些都是我過去所教化過的眾生,現在還是很好度、很聽話。」

「一心」,我們要常常記得這個法;前面經文的意,要與後面的法連貫起來。每段經文所敘述的,不是縹渺的理論,還是要回歸人間現實。我們是學以致用,學來的法、道理要用在日常生活中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