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大雄世尊 易度眾生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8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73集
繪圖/黃逸樵

大雄大智慧力,破彼貪瞋癡等,
諸欲不善之法,滅生死愛別苦;
得無上覺,天人凡聖世出世間,
咸皆為世所讚仰尊重,故號世尊。

「大雄大智慧力,破彼貪瞋癡等」。我們修行所面對的環境,每天都要很用心提防,有什麼事情讓我們起瞋恨的心嗎?有什麼讓我們解不開、突不破的癡念嗎?在不知覺中是否又有貪的念頭?時時要自我警惕。

釋迦牟尼佛已經突破貪、瞋、癡的念頭,在日常生活中,對境、對人、對物絕對沒有絲毫貪念,心完全清淨了。瞋、癡,就不必說了,佛陀從出家、修苦行,一直到夜睹明星,覺悟的剎那間,將所有的迷惑、無明完全掃除掉了,很清淨啊!就是回歸大圓鏡之中。堪得稱為「大雄大智慧力」,就是境界清楚,諸法明瞭,能夠了解世間的一切。那個勇氣,沒有迷惑、沒有躊躇,見事、做事。

「諸欲不善之法」,世間種種的欲念全都沒有了。欲念既然破除了,瞋、癡就慢慢一直消除,這是真實的道理。所以我們修行,最重要的是先從破除貪、瞋、癡著手。若不知道要如何修,就從破除這念貪心開始修。

心無貪欲,自然方向沒有偏差,也就沒有瞋,不會發脾氣;沒有發脾氣,心冷靜了,也就沒有癡念的心。我們的心地要保持清淨,就要以這三項方法為前提,「諸欲不善之法」自然就不見了。

這幾天重複提起「成所作智」。我們若有學法,自然貪愛的心、愛發脾氣的心、無明的心境會轉過來「作善有為」,叫做「成所作智」。從外面所緣的境界,前五識一直轉為第六識所用,讓我們提高警覺,這個意識不要受外面的欲給牽引過去,我們自己意念清楚,要將其轉來第六識,好好地妙觀察。

這個「妙觀察智」,既然要善有作為,我們就要好好地妙觀察:這件好事,是這樣做沒有錯。這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,也就是「轉識成智」,以「無為法」發揮善有所作為。

破除貪、瞋、癡的過程很複雜,我們心中已經有法、有戒律了,才能去除貪、瞋、癡,生出戒、定、慧。若有智慧,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過程,求不得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五陰熾盛苦等等,很多由不得自己的苦自然會慢慢看開、想透了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什麼可做、什麼不可做?我們要很明朗、很清楚。

「得無上覺,天人凡聖世出世間」,這就是「大雄大智慧力」,經文一直讚歎釋迦牟尼佛已經得到大雄大智慧,堪稱為世尊。因為他破除貪、瞋、癡的過程,在日常生活中,這些很微細的煩惱都去除了,對生、老、病、死都無掛礙。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」,內心微細的塵埃全都去除了。

佛陀在菩提場修行,最後夜睹明星,而覺悟了,「得無上覺」。這種無上覺的覺悟,天地萬物宇宙的真理無一漏失,內心一片清淨了。所以,佛在人間說法、教化等等,無論修世間法或出世間法,都堪得受天人、凡聖,「咸皆為世所讚仰」,世間的人人全都讚仰。這就是世尊,為凡夫讚仰、出世間的聖人讚仰,人人所欽佩、所讚歎,「尊重故號世尊」,這尊重的稱呼,就叫做「世尊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