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今聞法華 入於佛慧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8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72集
繪圖/黃逸樵

明根利德厚者,
過往累世已來常受開導,
正顯壽量本門所化;
入如來慈悲室,智慧果熟緣聚,
柔和忍安樂行,今時明跡顯本。

人生苦短,性命無常,大家要好好把握任何一個聽法的機會。我們聞一,不只知千、百、萬,不斷增長智慧,還要明記憶,更要身體力行!聽法的記憶,要深印在我們的意識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我們要深信,今生、來世無不是乘著過去因緣來到人間。

累生世以來,我們的善根都很淺薄,造作的業力可能也比較輕微。我們過去修行學法,可能漏掉的很多,造作的無明煩惱也很多,薰習的法很微弱。這種微弱學法的心,與造作煩惱無明的習慣比較起來,當然我們修行的心態就很微弱。

雖然微弱,累生世積久了,也會「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」。善惡業報都沒有漏掉,惡的,生生世世一直造,受報不斷;因為較重的業先受報,累生世就在受果報。這個煩惱、無明的惡果報,使得我們長久時間都在六道中受盡苦報。

現在,善根慢慢培養、慢慢累積,鈍根變成利根,聽法多有了解,也在身體力行。修法落實生活中,培養我們的德,「明根利德厚者」,就要生生世世不斷累積。看看我們慈濟也是啊!從少數長久累積來,就變為多數,能夠日日為天下苦難眾生拔苦予樂。

「過往累世已來」,已經歷時很久了,「常受開導」,佛陀累生累世都在人間,不論他現何種身形,都是我們的善知識,用「覺」性來引導,生生世世為我們顯化。

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機緣,累生世會遇到佛來牽引,又讓我們從迷覺悟,就在我們不覺知之時。因為佛、菩薩不捨眾生,生生世世在人間,是以何種身形牽引我們?不得而知。因此,我們常常都在受化、受開導,已經來到現在了,「正顯壽量本門所化」的時刻了。

「本跡開二門」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是隱「本」開「跡」,前十四品就已經顯出這個「跡門」;「跡門」已經過去,現在要「顯本」了,要顯示人人本具的本性。

這個「壽量」、「本門」,到底佛壽有多長呢?難道只有八十歲?其實是「壽無量」。因為顯「本門」,人人的真如本性是壽無量。所以,真如本性所教化,就是讓我們入如來室。「入如來慈悲室」,也是開啟我們「智慧果熟」,我們的智慧果已經很成熟了。「緣聚」,這個緣能夠集會在靈鷲山,聽佛講說《法華經》。

「柔和忍安樂行」,《法華經》教導我們,在人群中要能柔和忍辱,這種「柔和忍安樂行」,我們就知道如何在人世間安樂行,我們的身、口、意、誓願要如何落實在人間?

「今時明跡顯本」。「今時」就是法華會之時,已經讓我們明白這個「跡」。過去佛陀所說種種,就是人人要面對的「跡」,「跡門」,能夠顯出人人本具真如本性。我們既已清楚明白,就要銘記憶持,好好地將法聽來受用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