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唱導之師 問訊世尊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8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70集
繪圖/黃逸樵

菩薩四安樂行:
身乃踐履萬行,賴於修正身行;
口能宣說無邊妙義,持正語行;
意思量作正行,弘誓恆持願行,大悲安樂立行。

此四菩薩,乃六萬恆沙師中首領,故云唱導之師。

「行」亦即身體力行,〈安樂行品〉的大意是,菩薩要在五濁惡世安樂說法、受法,弘揚佛法,必定要「四安樂行」。這段時間,一直反覆提起「四安樂行」──身、口、意、誓願,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
「身乃踐履萬行」,我們了解了生命的價值觀,應該做的,就要身體力行。「六度」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每天所面對的人、事、物,我們隨時都能施用。身是載道器,「六度萬行」都是身體能做的;眾生有多少的煩惱、苦難,我們集很多人力,應他的需要去幫助他。

我們的身體,「賴於修正身行」。吸收法用在我們的身和心,身行正行,口說正語。法入心來,依賴著法啟發我們的心;依賴這副身體,顯示我們修行度人的功力。法要依賴身,才能夠顯出法的妙用;而我們要依賴法入心來,才能身體力行,彼此互相依賴。

所以,身端正、做好事,「口能宣說無邊妙義,持正語行」。法在心,自然說話有條不紊,無不都是引導人、教導人的法。心在想什麼,自然表達出來就是什麼,口的表達也是一樣。所以,「賴於修正身行;口能宣說無邊妙義,持正語行」。身、語是多麼地重要。

「意思量作正行」。時時都在思考我們的「意」,法若入心,心意就是法;我們的心意所思量的,內心無量無邊充滿這個法。方向無不都是「作正行」。所以,「弘誓恆持願行」,立弘誓願,自然我們的身、口、意都是正向。分分秒秒,弘誓願不離開我們的身、心、口,這就是我們的願力。因為有願力,我們心靈的景象不離法、不離思量的境界,這就是「弘誓願」。

眾生即使有煩惱無明,同樣也有他的心願;菩薩發心,也要立弘誓願。這個願就是接觸之後,我們很堅定的意。而佛菩薩的願力是無央數劫,累生累世發弘誓願,這種「弘誓恆持」的願力。

這個願力,就是「大悲安樂立行」,也就是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眾生與我非親非故,但是我還是將眾生的苦視為我心不安的苦。所以,眾生有病,佛菩薩亦病;眾生若健康,佛菩薩就健康了。因為諸佛菩薩是隨著眾生,眾生病了,諸佛菩薩也病了;眾生煩惱了,佛菩薩也一樣放心不下。

「此四菩薩,乃六萬恆沙師中首領,故云唱導之師。」前面也說過四大菩薩,唱導之首,「身」要力行、「口」要正行、「意」要專心、專精等等,同樣表達出身、口、意、誓願,四種安樂行。我們要時時記取「四安樂行」,其實也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身!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