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夢見妙事 得佛授記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6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53集

謂佛將說法華經,
先放毫光照此土以至他土,
與常放光有異,故名放光瑞。
經云:佛放眉間白毫相光,遍照東方萬八千世界是也。

佛說《法華經》之前,記得佛說完《無量義經》後,仍在座中安住不動,並無退席意。所以大家還是坐著,看著佛莊嚴的形相,在定中眉間放出白毫相光,很吉祥的相。這個光芒照到任何人的心,每個人心中都會起那種莫名的、無法敘說的歡喜。這是佛陀即將講演《法華經》的時刻,近和遠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。

「與常放光有異」,就是不同。雖然有時候佛以因緣而放光,卻在〈序品〉有這種放光的瑞相,讓人感覺與一般放光不同,叫做「放光瑞」。

〈序品〉中說:「佛眉間放白毫相光」,我們聽經、讀經,時時都要記憶在內心,尤其很重要關鍵的名詞一定要記得和了解。這個毫光的相,就是「遍照東方萬八千世界」。

《無量義經》說完之後,佛陀為什麼要放這種瑞相之光呢?因為佛將要講演《法華經》,這是佛陀一生中最在意的法,這就是很深的意義。因此「先放毫光,照於此土」,不只遍照這個地方,在場人人的感覺,還有他土,其他地方也能感覺到異常。「與常放光有異」,就是不同,叫做「放光瑞」。

在《法華經‧序品》,佛陀在眉間放白毫相光,眉毛中間有另外一個相,就像絨布一樣微細的絨毛,與一般不同。有時與日光一接觸,反射出去,遍照東方萬八千世界,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異常歡喜。而在〈安樂行品〉,「髻上明珠」,就是佛的相,表示佛的心腦,智慧的相。

「萬八千世界者,表說一乘之果已滿,如萬」。萬八千世界表示「一乘之果已滿」,叫做「萬」;「一乘之因未圓」,叫做「八千」。一萬就是圓滿,八千就如我們修行,只了解百分之八十、萬分之八千,還未完全了解,並未圓滿。

所以,佛陀循循善誘,從聲聞而緣覺,希望人人去除無明。聲聞接觸佛法,了解佛法的道理,能夠用功修行,體會天地間無常的道理,就是緣覺;去除煩惱,對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的法完全歡喜納受了。

一切「有為法」大家清楚了,還要再進一步,進入「無為法」。獨善其身不夠,你要入人群,人群中就是如來藏,如來的法藏在眾生群中。我們若要圓滿,就要入人群,還未入人群,就等於「八千」;因為你知道煩惱的道理,卻還未真實體會煩惱的源頭在哪裡,並未用法去解煩惱,利益眾生。

佛陀開始要講《法華經》之時,有文殊、觀音、彌勒等等發心的菩薩來助道場,就是「萬」,表示圓滿;還有很多羅漢、凡夫等等在場。卻是完全無法體會的有五千人退席,表示還在五道輪迴的眾生,無法接受超越五道境界的法。

中間退席,也是一種譬喻。現在留下來的這些人,有修行但還未到法身菩薩的境界,稱為八千。雖然是一乘法的因,現在開始要撥開三乘,入大乘法的這個時候,但是還未接觸,也未圓滿,叫做「八千」。

「一乘真實故,義即具足」,這部經已具足一實乘的教法,在三車中,大白牛車藏著很多寶物,表示大乘法很圓滿。即是具足微妙法,不論大、中、小法,所有的妙法都藏在《法華經》中。

在《法華經》〈譬喻品〉、〈信解品〉等等,大家開始接近、信解了。「義即具足,如萬」,其中的法,會慢慢讓大家信受、圓滿,叫做「萬」。亦即這部經,具足很多的法和道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