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林靜憪(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)
一九九三年,一群悲天憫人、滿頭烏溜溜黑髪,充滿活力的志工菩薩們,發願追隨證嚴上人搶救血癌病患生命,不眠不休的推動著,人人害怕恐會傷身的骨髓捐贈;並且願力驅使身先士卒率先捲䄂驗血。轉眼至今(2023年)竟已30年,在黑髪換成白髪蒼蒼的分秒間,搶救8000多個血癌病患之生命,感動之餘,難忘過去一幕幕動人畫面。
憶,一九九○年代,經常看到一對對的父母,憂慮的看著氧氣帳?,罹患血癌的孩子,氣息奄奄無藥可治,甚至依醫囑再生一個孩子做骨髓配對,依然無解、一籌莫展。人間悲劇不斷循環,證嚴上人帶領著我們探望病患,心疼至極為之長嘆!
臺灣留學生溫文玲(螢幕右者)拜見上人,希望建立臺灣骨髓資料庫,讓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能受惠。(攝影/許俊吉)
一九九二年,來自美國罹患血癌的溫文玲小姐拜會證嚴上人,請求協助尋覓骨髓挽救生命,當年法規未開放非親屬間骨髓移植,所以無法協尋。當時,除了兒童病患外,亦有青壯年病患急需骨髓移植救命。媒體與醫界聞訊,與立法委員們合心爭取立法。眾志成城,於1993年通過非親屬間骨髓捐贈法案,可惜溫小姐已經等不及。
隨即,慈濟志工為搶救生命,協助在台大醫院辦理第一次骨髓驗血活動。那一天有一千多位愛心人士捲袖抽血,但如何建立骨髓資料庫是難題;加上HLA分型檢驗非常專業,當年沒有大型實驗室,大量的血樣於抽完血後,必須於24小時內,送到美國檢驗,一例的費用至少新台幣一萬元,龐大的經費及未來資料庫建置,非一般機構所能支持。
再者,當年全球骨髓移植方興未艾,親屬間捐贈在全球執行已重重困難,非親屬間的捐贈,更因有危及捐髓者生命的疑懼,非親非故者怎肯捐?
為所有血液患者請命,溫文玲拜會上人,希望上人帶領台灣跨出這一步,成立華人世界第一個骨髓資料庫,她也有感而發地寫下這四句話。(圖片來源:大愛台截圖)
幾經波折,轉請衛生署協助,但預算要編在哪一家醫院?由哪一家醫院執行?是大課題。衛生署幾經考量後,邀請本會與會,筆者有幸代表出席此盛會。
會中,衛生署長直指,這不是有經費就能夠做,而是要有能力讓人相信「骨髓捐贈,無損己身」的領袖人物。
署長再次強調,國際間要建立骨髓資料庫都非常困難,在臺灣更是難上加難。既然大家希望建立一個資料庫,為整體思考,全國只能建一個資料庫,不能有二。
專家們論辯周詳後,一致推祟唯有證嚴上人才有讓人相信的能量,而慈濟的公信力,才足以承擔建立台灣唯一的骨髓資料庫的重任。
證嚴上人以「為佛教 為眾生」為志,落實在四大志業中,並於1993年成立「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」。(攝影/楊凱誠)
本會專家們聞訊,非常震驚,並一致表達應該婉拒——一來經費龐大,二者責任重大;因為連日本骨髓資料庫,都面臨很大的困擾,何況我們!再者,捐贈者生命如何保障?我們萬萬不可承接此事。
證嚴上人了解救血液病患已無他方,唯一希望在骨髓移植。幾經研究確認「骨髓捐贈無損己身」,遂毅然決定挑起重任。瞬間,本會成為全球血液病患活命希望的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