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林靜憪(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)
就在溫文玲小姐拜會上人後,短短的十個月時間內,慈濟基金會臺灣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正式成立了。(圖片來源:大愛台截圖)
非常神奇的是,上人一呼籲,慈濟志工們立即熱情回應說:我們相信,我們相信!我們發願追隨上人建立資料庫,我們希望被配對成功、搶救生命。志工們旋即背著看板,走入社區、走上街頭,為病患尋找那十萬分之一活命的機會。甚至有老菩薩在菜市場喊:救命啊!救命啊!藉以引起大家的關注,進而了解、參與。
在驗血現場感人事多,例如一位很怕看到血的參與者,當醫生舉針時,他就昏過去了,醒過來後,依然堅持要參與搶救生命之庫。雖然很多人拒絕參加,願參與的人也不少,生命之庫就在忐忑不安中,匍匐前進。
於是,在短短的一年內,資料庫已超過十萬人驗血建檔,參與搶救生命的行列,創骨髓捐贈界的世界紀錄。這也引起國際間好奇與敬佩,紛紛前來了解並簽署合作備忘錄。
慈濟志工向路人一一殷切的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。(攝影/游春娘)
憶起,當年每一次捐髓活動後,為爭取時效,志工們冒著風險,奔馳於高速公路,承受著將一管管血樣及時送達機場,趕上飛往美國班機的壓力。
當資料庫傳來好消息,已配對到二位HLA完全吻合的捐者,可搶救魏小弟的生命時,所有參與者鼓掌歡呼,資料庫要發揮救人的良能了!立即徵詢捐者救人意願,第一位捐者幾經考慮,答應了。在感動的同時展開實質作業,第一步先為病患進行殲滅治療,第三天卻傳來晴天霹歷的消息,捐者反悔失蹤了。這攸關病患生死大事,令筆者與主治醫師,為之緊張幾近窒息。
緊急與另一位配對成功者聯繫。這一位葉美菁同學接到電話後,立刻回答:「我沒有權利說不」,她再說:「我不能告訴媽媽,她會反對,而抽髓次日是母親節,希望能讓我回家,為媽媽做家事。」是多麼孝順的孩子,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話語!
當我趕到病房握著她的手道感恩,並輕膚著問她痛不痛?怕不怕?她回答:「我原本不怕,但保險公司問我出了意外少了一隻眼睛會賠償我多少錢,少了一隻手⋯⋯,那時我真的好害怕,擔心如果有意外,媽媽會心碎啊!」這是多麼令人震撼,我的心更疼啊!
穿起了背心、舉起了看板,志工穿街走巷,只為為病患尋找那十萬分之一活命的機會。(圖片來源:文史處)
隨即轉往探望魏小弟,魏爸爸在病房門口說:「好神奇呀!原本奄奄一息的孩子,一袋骨髓滴到一半時,就開口說肚子好餓啊!他想要吃麵⋯⋯」。
如此天大好消息,令人振奮。果然日日欣聞病患好轉,終於出院了。之後傳來魏小弟一直想見救命的姊姊,而據說葉小姐也經常跑到學校遠遠的偷看魏小弟健康否?終於盼來依規則捐、受雙方可見面的時刻,於是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行相見歡。
骨髓資料庫成立半年後,首例非親屬骨髓移植,受贈者魏小弟弟與捐贈者葉美菁相見歡。(圖片來源:大愛台截圖)
那一天,葉媽媽也陪著女兒來了,媽媽一再表達感佩女兒的愛心,心疼不知她做了好事,沒能及時為她進補等等,母女情深是如此的溫馨。
隨即啓動相見歡活動,當捐、受雙方見面的那一剎那,雙方如至親般,緊緊擁抱在一起。一時包括在場記者們,個個熱淚盈眶,甚至哭出聲來。
記者問:是什麼動機願意捐?葉小姐輕輕的回答:「落地為兄弟,何必骨肉親」,就這樣,開啓骨髓移植的里程碑。
走過辛苦的勸捐歷程,目前來建檔的民眾有志工邀約而來,有志工自家的孩子,也有從網路資訊得知而來,共同一念都是為救人。(攝影/黃宗保)
神奇的是第二位捐者原本多病,捐贈骨髓後,健康又健壯。緊接著又有捐者,結婚十年不孕已領養孩子,捐髓後,奇妙的懷孕生了雙胞胎,這妙事是科學或是佛菩薩的加持?
因此捐髓者樂意現身分享,捐髓不僅搶救病患生命,也助益自己強身,剎時,是捐贈者,也是勸捐志工的一股激勵的力量。
這個不起眼的提箱中,是即將遠赴瑞典救人的造血幹細胞,是一個生命希望的泉源;而匾額上「聞聲救苦」正是上人親題。(圖片來源:大愛台截圖)
回顧有捐贈者,或因家人反對,或因自己的因素而遲遲不捐,志工們鍥而不捨地到配對成功捐者門口等候請命,經常被其家屬驅趕出來,志工們卻也甘之如飴。或有志工為捐者帶小孩,或為捐者顧店,或為之僕,這一切都是為搶救生命而義無反顧。
某次一位捐者,因為媽媽反對,必須在上班日搭飛機到花蓮抽髓,並必須要在傍晚準時回到家,避免媽媽不悅。那一天,到了機場才知飛機客滿,且旅客已經登機了,怎麼辦呢?一時志工為搶救生命,情急之下立刻在大廳跪下來,哭求旅客讓出機位⋯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