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髓緣30 生生不息】李坤展的故事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魏玉縣

10月7日這天,李坤展的妻女、女婿,還有內外孫、親家以及好朋友們,特地包了一輛遊覽車,專程陪他從林口來到花蓮與捐贈者相見歡。(攝影/管海玲)

十一年前的某一天,一向習慣晨泳的李坤展,意外發現自己游不到二百公尺時,竟然會換氣不順,前往醫院檢查後,赫然被診斷出罹患血癌。他當下的想法是,「血癌就血癌,不然能怎樣?」當時他並不覺得哪裡不舒服,只認為這是一種「症狀」。發病的那年,他才六十歲。

相較於李坤展的樂觀,太太鄭翠雲卻感到很意外。她在下班的路上接到先生的電話,得知先生罹患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」(俗稱血癌),又發了病危通知......她錯愕不解,先生一向很樂觀,每天早上都會去晨泳,怎會如此?

相較於李坤展(左二)對自己病情的樂觀,太太鄭翠雲(右二)雖感意外,卻也相信以先生的樂觀,可以走過黑暗、迎向光明。(攝影/管海玲)

但她念頭一轉,「他非常樂觀,而且都有在運動,我堅信他可以走過黑暗、迎向光明。」先生開始接受化療後,白天由她照顧,晚上則是兒子接手。李坤展的樂觀心態,也感染了他的家人,雖然仍難免為他擔心,但也同心協力地陪伴他。

李坤展前五年的情況越來越好,很多症狀也都改善了。然而好景不常,2016年,李坤展又被發現血液異常,在主治醫師建議下登記接受配對。幸運的是,一個半月(2016年7月)就配對到了,在同年10月5日進行移植。

李坤展天性樂觀,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,恢復情況一直很順利。去年(2022年)因為打了新冠肺炎疫苗,白血球一直往下掉,做了骨髓穿刺,發現骨髓裡還是有癌細胞。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,他不敢忘記幫助他重生的人,在接受治療期間,他照常運動,用毅力撐起復健之路。

主治醫師曾告訴李坤展,捐贈者是位身體壯碩的大男生。果然上臺與李坤展相見歡的,就是身體強健的黃仲寧(左一)。(攝影/管海玲)

10月2日,李坤展才做完化療,5日出院,還是堅持在7日這天來到花蓮與捐贈者相見歡。這天,他的妻女、女婿,還有內外孫、親家以及好朋友們,包了一輛遊覽車,專程陪他從林口來到花蓮。

鄭翠雲之前是慈濟的環保志工,後來因為「皈依孫」才不再去環保站。李坤展則在陪伴志工陳瑋瑋的鼓勵下,參加培訓,在2019年受證。受證後的李坤展主要在環保區塊付出,有時也會跟著骨捐小組,以親身經歷去鼓勵受贈者,希望他們即使在治療當中,也要持續運動。他說:「運動可以讓心情變好,身心都好,病也會好得快。」

 李坤展的孫兒輩,主動而熱情地簇擁著李仲寧,那分再造之恩的感恩之情表露無遺。(攝影/管海玲)

今年二十八歲的黃仲寧在餐飲業服務,年滿十八歲(2012年)時,跟哥哥一起參與驗血建檔活動,二十二歲那年,配對成功。黃仲寧說,從小父母就告訴他,有機會就要幫助別人,而且不必求任何回報。當家人得知他配對成功,紛紛表態支持他完成捐贈,去救那一個需要他救的人。

在捐贈之時,正是黃仲寧工作、讀書最繁忙的時候,有時生活的壓力會讓他感覺喘不過氣來。他為了讓自己的幹細胞處於最佳狀態,他努力轉念,「我一定要快樂、要開心、要吃得好。」藉由調適自己的心情,希望每個細胞都是最健康的。他說:「能夠救到一條生命,我覺得是很開心的事情。」

 台上、台下,交織的是歡喜與感動的淚水。(攝影/林萬教)

 

 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