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花蓮慈濟醫院
整理/編輯組
慈濟造血幹細胞中心在2023年10月7日、8日,於花蓮靜思堂舉辦「造血幹細胞三十周年慶暨講師認證課程」。(攝影/蕭必亨)
慈濟造血幹細胞中心在2023年10月7日、8日,於花蓮靜思堂舉辦「造血幹細胞三十周年慶暨講師認證課程」。在中心的安排下,共有十三位來自海內外的受贈者,分成上、下午場,首次與捐贈者相見歡。在雙方都不知道彼此是誰的前提下,當受贈者見到救命恩人出現的那一刻,透過全球連線直播,讓各界同步見證到這分溫馨與感動。
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在7日上午致詞時,娓娓道來證嚴上人為成立骨髓資料庫的艱辛過程。自1993年成立骨髓資料庫至今,已屆滿三十年,截至今年八月底止,已超過四十六萬筆志願捐贈者建檔,登記尋求配對的患者累計超過六萬八千人。
慈濟骨髓資料庫自成立後,有很多合作的醫療院所、很多捐贈者及受贈者,成就了跨越種族、跨越膚色,也跨越政治藩籬的大愛。受贈病患遍及全球三十一個國家地區,為超過六千五百多個生命與家庭,找到重生的契機。其中的三千例,是捐贈給臺灣的病人。
李啟誠表示,慈濟骨髓資料庫的建立,不僅在國內,鼓舞了國人的大愛,也可以將經驗傳承給其他國家。(攝影/李彥緰)
慈濟骨髓資料庫的建立,實現了上人「大愛無國界」的理想。誠如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所言,這不僅在國內,鼓舞了國人的大愛,來照顧罹患血液疾病的國人,也可以把這些經驗傳承給其他尚未成立,或正欲成立骨髓庫的國家,成為一種模範,引導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骨髓資料庫。
此次相見歡,年紀最大的受贈者是今年七十一歲的李坤展,他在六十五歲時接受移植;年紀最小的是十歲的維維(小名),是在四歲時接受移植。他們分別在家人的陪伴下,一起向捐贈者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。而捐贈者平均年齡34.6歲,來自各行各業,有醫師、護理師、英文老師,也有專做美食的廚師。
在過去生中有因,這一世才會有緣,在受與給之間,是因緣福德成就了這一切。在見證溫馨故事的同時,也讓我們一起為這一個個生命的重生,領受那一分的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