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火紋臉的小女孩 是生命無常的活教材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魏玉縣

2023年9月26日,慈濟菩提迦耶會所的志工前往探訪勞珊妮。(攝影/陳麗雪)

揮別了數日陰雨的天氣,2023年9月26日上午,陽光終於露臉,九位來自慈濟菩提迦耶會所的志工,分乘兩輛嘟嘟車,來到牧羊女村可洛尼巷(Bakraur Colony)最前頭的一間矮屋前。

慈濟教育團隊每週一下午,都會來到巷子盡頭的學習中心帶動「大樹下的人文課輔」,居民對於這些穿著「藍天白雲」制服的志工身影自然不陌生。這天,志工還要探訪多日未見的小女孩勞珊妮(Raushni Kumari)。

◎被火紋臉的小孩,終於看見希望

2023年5月21日,志工陪著勞珊妮和媽媽,來到整形醫師桑傑(Sunjay)的診所接受醫療評估。母女二人坐在椅子上等待時,神情顯得十分無助與徬徨。(攝影/楊文輝)

勞珊妮是負責慈善組的志工駱美花,在5月12日第一次來到菩提迦耶時,接到的關懷個案之一。在一年半前,一歲大的勞珊妮不慎從床上跌落床旁用來取暖的火堆上;這起意外導致她臉部和右手嚴重燙傷,父母親急忙將她送至一家私人診所,接著又被轉送到社區診所,皆無法治療。

直到5月21日,勞珊妮和媽媽在駱美花及志工的陪同下,來到整形醫師三傑醫師(Dr.Sanjay Kumar)的診所接受醫療評估。三傑醫師表示,由於勞珊妮雙眼周圍的皮膚已下垂影響視線,嘴巴亦無法合攏,進而影響進食液體食物;而她的右手掌,也因燒傷造成肌肉攣縮,因此建議先從雙眼及上、下嘴唇周圍進行整形手術。

三傑醫師(右一)建議先從勞珊妮的雙眼及上、下嘴唇周圍進行整形手術。(攝影/楊文輝)

聽完醫生的說明,媽媽才露出久違的笑容。然而,手術醫療加上住院二十一天的費用,大約十四萬六千五百盧比(折合臺幣約五萬六千七百元),卻讓媽媽感到相當苦惱。

由於勞珊妮一家七口的經濟來源,全靠著爸爸打零工,駱美花與醫師討論後,決定先以估價單呈報給慈濟花蓮本會,一旦本會同意,便可為勞珊妮安排手術。

◎先生遭遇無常,駱美花平靜以對

邱振忠師兄(右)左眼失明後視力受損,駱美花師姊(左)每晚都會在床前為他恭讀《無量義經》。(攝影/劉玉麗)

就在回菩提迦耶的路上,駱美花接到大嫂從馬來西亞的來電,得知先生邱振忠左眼突然失明,目前還在找病因。駱美花表示,幸好自己有接觸佛法,知道「當無常來臨時,要平靜以對」;所以接到電話的當下,她保持平靜的心情,帶著勞珊妮回到菩提迦耶。

回到住宿處,她立即聯繫入院的邱振忠,除了關心他的心情,也與他分享勞珊妮看診的情況、家庭背景以及接下來要面對的治療等,甚至傳了她抱著勞珊妮的照片,讓先生知道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。

駱美花與勞珊妮的合照,成為先生邱振忠對自己左眼失明得以釋懷的重要關鍵。(攝影/阿瑪爾)

「原來這個世上,還有比我更可憐、更苦的人。」邱振忠告訴駱美花,起碼他還有一隻眼睛看得到,他說:「我看到妳的笑容,還有臉上是發光的。妳就留在當地付出,不用急著回來。」

◎勞珊妮動手術,志工代為安排食宿

駱美花返回馬來西亞前,花蓮本會已同意支付勞珊妮的醫療及住院費用,手術也很快速地安排在5月26日。當天,醫師先為勞珊妮做必要的術前檢查,發現血紅素不足,於是先幫她輸了兩袋血;經過兩天的休息,最後終於順利完成手術。

勞珊妮接受嘴巴整形植皮與眼皮外科治療,並取大腿的皮膚進行植皮。(攝影/楊文輝)

醫生建議,待勞珊妮的嘴巴、眼睛恢復後,再為她的右手進行割鬆手術,因為勞珊妮年紀還小,術後可以發揮功能的可能性很高。

幼小的勞珊妮住院需由媽媽照顧,但媽媽未曾出過遠門,加上還有一個哺乳中的小兒子,因此志工安排他們,甚至勞珊妮的祖母都住在醫院。志工也提供了九千盧比的生活費,但慮及媽媽可能不善管理錢財,於是先給媽媽三千盧比,另外六千盧比則委託桑傑醫師保管,由醫師再陸續給媽媽採購食物。

過了幾天,醫師發現媽媽並沒有採買食物,反而全花在購買零食上。為此,醫生請醫護人員協助訂餐,讓這一家人吃得健康。出院後的勞珊妮,轉由慈濟醫療團隊陪伴回診,現在傷口恢復良好,已不需特別回診。

◎因緣具足 走入佛國付出

邱振忠的左眼突然失明一度令他難以接受,但在知道勞珊妮的遭遇後,覺得自己不是最苦的人,轉而跟著慈濟人走進菩提迦耶的苦難家庭,給予關懷與陪伴。(攝影/鄧亦絢)

1977年出生的駱美花,未接觸慈濟前,即護持許多非營利組織,在2011年成了慈濟的月捐會員,2018年受證後,便用心做慈濟。雖然先生邱振忠也接觸慈濟,但並未跟著投入,駱美花用心接引了八年,先生終於在2023年6月回臺受證。由於邱振忠是個專案管理師,工作時間較彈性,因此駱美花曾向證嚴上人表示,她會帶著先生一起到印度付出。

上人祝福邱振忠並告訴他,既然不愁吃,就更應該看看當地人的生活,希望他可以釋懷左眼突然失明的事。邱振忠當場答應上人,將於9月1日來到菩提迦耶跟著駱美花做慈善訪視,也跟著其他團隊付出。

雖然印度並不是駱美花想來的地方,卻覺得很有因緣,於是想把握這個機會來到菩提迦耶,走進苦難人的家。(攝影/陳麗雪)

當初駱美花受到雪隆分會蘇祈逢副執行長的邀約,而來到菩提迦耶。她表示,雖然印度並不是自己想來的地方,卻覺得很有因緣。

「有因緣就要把握,很感恩自己有因緣接觸正信的佛教,還有在上人的帶領下,自己的生命不會偏差。」駱美花說,唯有跟著上人的方向走,才能肯定自己的生命活得較有價值,不會浪費時間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