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魏玉縣
2023年9月15日,慈濟教育團隊每週一次的「大樹下人文課輔」。(攝影/陳麗雪)
2023年9月15日下午3時30分突來的一陣大雨過後,慈濟在菩提迦耶的教育團隊,還是決定如期前往思龍加村(Silaunja)巴克拉爾市集地(Bakrour Bazaar),進行每週一次的「大樹下人文課輔」。
教育團隊志工姚雅美提到,團隊初到思龍加村巴克拉爾市集地時,原想在前村的一棵樹下進行活動。但是因為樹不夠大,擋不住陽光,因此團隊想進到村子的更裡面,比較涼爽。
當他們邀約孩子們往裡面走時,當地的婦女們不肯,表示後村的居民比前村屬更低種姓,不希望他們的孩子,跟後村的孩子在一起。團隊只好前進到後村,在樹下帶活動。他們問孩子,要不要一起去?他們看著媽媽,媽媽不肯,所以不敢跟著走。現在,團隊進到後村,必須經過前村的小路,孩子們還是只能眼巴巴地望著,而不敢跟著前進。
看到穿著制服的慈濟人,小朋友們紛紛圍靠過來,一雙雙大眼睛,在黝黑的臉龐襯托下更顯得明亮。(攝影/陳麗雪)
團隊第一次進到後村時,本想帶動他們環保的觀念,帶他們做「環保磚」(把塑膠袋填滿寶特瓶,幾支寶特瓶便可捆綁成小椅子),不僅可以清潔環境,也可以用來當作椅子。可是團隊發現,參與的大人、小孩每個人的手都很髒,於是決定先教他們,如何把手洗乾淨。
姚雅美說,當地人都用手抓東西吃,因此,把手洗乾淨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第二次再去時,他們便帶著小塊肥皂,在現場教他們使用肥皂的方法,並告訴他們洗手的五步驟――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,又把帶去的肥皂,送給每一個人。
第二次去到後村的大樹下,馬來西亞志工陳麗婷也到了。她帶著小朋友們玩遊戲、唱歌,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。9月15日是團隊第三次前往,小朋友們看到穿制服的大人們來了,紛紛圍靠過來,一下子就擠過來將近四十個小朋友。每個人一雙大大的眼睛,在黝黑的臉龐襯托下更顯得明亮。
馬來西亞志工陳麗婷(左前)和本土志工羅茲(左後),各拿一部筆記型電腦,同步播放《證嚴法師說故事》「象救女孩」的影片。(攝影/魏玉縣)
有的小孩還記得前兩次學的「Khusi!Khusi!」(印度文,幸福、開心之意)。兩隻小手托著黑黑的下巴,模樣甚是可愛。小朋友年紀雖小,卻很守規矩,跟著志工們唱跳,往右、往左、跳上、跳下,十分合作,也很有秩序。
教育團隊這次有備而來,準備了《證嚴法師說故事》中的「象救女孩」的故事。陳麗婷和本土志工羅茲(Rozi Parween),各拿一部筆記型電腦,同步播放影片,由羅茲隨著影片的播放,一邊解釋故事的內容。螢幕雖小,但不影響小朋友們的好奇心,每個人瞪著大大的眼睛,安靜地盯著螢幕看。
小朋友見漂浮在水面的花瓣逐漸散開,形成一朵朵盛開的花朵,無不驚呼連連。(攝影/陳麗雪)
說完故事,接著就是好戲上場。志工們請小朋友圍坐成一圈,將一只托盤放在中央注入水。陳麗婷將事先用色紙摺好的「心花怒放」,放在水面上;漂浮在水面的花瓣逐漸散開,成了一朵盛開的花朵,小朋友見狀,無不驚呼連連。
一朵開盡,小朋友爭著要拿陳麗婷手上的紙花。此時,羅茲趁機問起剛剛影片的內容,並說:「答對的,可以拿一朵放在水面上。」沒想到題目一問完,小朋友紛紛舉手,答對的小朋友高興地拿起一朵花放在水面上,看著花瓣慢慢張開,又是一陣驚呼......
大雨來得又快又急,志工及村民們只能就近躲在樹下一間空屋屋簷下。(攝影/魏玉縣)
這時候,烏雲聚攏過來,便是一陣雨!大人、小孩紛紛走避,有的跑回自己的家,有的就近躲在樹下一間空屋裡。雨停了,躲在屋裡的大人、小孩,準備走出來時,馬來西亞志工施依玲因為地上泥濘滑倒了。
雨水下在泥地上,濕滑一片,接連著有三位志工滑倒,衣服、褲子、鞋子都沾了泥,小朋友看了,天真地又叫又笑,大人看了也跟著哈哈大笑。這一幅大人、小孩同樂的畫面,讓一群人忘了一雙白鞋沾滿泥的窘境。
小男孩Raj Kuma(前排左二)透過「象救女孩」的影片,看到當水災來時,大象救了小女孩,所以他也要「救」這位老師,不讓她再跌倒。(攝影/魏玉縣)
此時,小男孩Raj Kuma悄悄湊近施依玲身旁,就這樣一路牽著她的手,好像深怕她再跌倒一般。羅茲問他,「你為何要牽著這個老師的手?」他說,在影片中看到小女孩坐在大象上,當水災來時,大象救了那個小女孩,所以他也要「救」這位老師,不要讓她再跌倒。
羅茲聽了,深感用影片來說故事,真的是很有用的方法。這裡的村民,家裡沒有電視,小朋友看到筆電裡的影片感到很新奇。他們可以把聽到的故事用在生活上,或是說給弟弟、妹妹聽,「他們樂在其中,所以這也是給他們一個歡樂的時光。」
參加團隊三個月的羅茲,本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。她說,大象雖然是動物,但是也有像人類一樣的感受,遇到問題,也會去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。「他們(小朋友)可以從這個故事明白,要去尊重每一種動物的生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