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/邱語娟
志工早會時,花蓮慈濟醫院的羅慶徽副院長分享,我們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,其速度之快,社會來不及準備,大家不知如何因應,於是稱這些老人為「銀髮海嘯」。
在關渡社區關懷據點的週一樂齡班,沒有「銀髮海嘯」,只有「銀髮嗨笑」。
羅副院長表示,社會平均年齡增加,主要是因為社會安定,而社會安定則是上一代人的奮鬥,或是上兩代人努力的成果;因此在面對高齡化議題時,我們要心存感恩,必須好好處理,不要將老人家視為負擔。
慈濟長照推展中心於各地道場成立社區關懷據點,守護社區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身心靈健康。關渡社區關懷據點,由北投三志工承擔的週一樂齡班,內容有讓長者活動身體、訓練肌耐力的「動健康」;汲取上人智慧法語的「證嚴法師說故事」,以及了解慈濟人文等課程。而課務團隊更設計了「記憶保養」課程,帶領長者保養過往記憶,留下歡樂足跡。
志工陳淑燕(右一)利用平時收集的日本圖案布料,教長者用針線手縫實用的面紙套。
志工陳淑燕曾留學日本學習服裝設計,她利用平時收集的日本圖案布料,教長者用針線手縫實用的面紙套。84歲的王伯伯,以粗獷的手握著細細的針,一針一線專注的縫著,問他拿針縫線有沒有困難?王伯伯說:「這難不倒我,因為太太不在了,孩子沒住一起,凡事都得自己來。」王伯伯也說,他喜歡來樂齡班,因為在家很無聊,來樂齡班可以和大家合群讓他感到很快樂。
喜歡走入社區的志工胡凱平(中)是名鋼琴老師,他將電子琴搬到樂齡班為長者伴奏。
志工胡凱平是名鋼琴老師,同時也是志玄關渡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的電子琴老師,堪稱「慈濟的鋼琴王子」。喜歡走入社區的胡凱平,將電子琴搬到樂齡班,為長者伴奏老歌,《望春風》、《雨夜花》、《黃昏的故鄉》、《白牡丹》、《快樂的出航》,一首首都是老人家記憶裡耳熟能詳的老歌,懷念的旋律具有減齡魔力,將大家拉回年輕時光,讓歌聲與笑聲嗨翻天。
樂齡班長者唱著耳熟能詳的老歌,懷念的旋律具有減齡魔力,將大家拉回年輕時光,歌聲、笑聲嗨翻天。
課務葉麗華表示,現今社會長者失智問題嚴重,希望長者不要等身體出狀況了才出來,要在智力尚未退化,身體還能動時出來「保養」,多接觸人群和活動身體。
「幫助別人,就是幫助自己。」樂齡班鼓勵六十五歲以上的初老志工,擔任隊輔陪伴長者;當長者臉上露出快樂笑容,志工臉上也會顯現欣喜笑顏。關渡社區關懷據點的週一樂齡班,沒有「銀髮海嘯」,只有「銀髮嗨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