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魏玉縣(臺中)
2023年8月20日,三義慈濟中醫醫院葉家舟院長(持麥克風),與實業家分享設立中醫院的使命,以及食用中藥的正確觀念。(攝影/施龍文)
相招來去三義,您會聯想到什麼?木雕、油桐花、客家美食......在這些鮮明的印象外,三義還是臺灣四個通過「國際慢城認證」之一的鄉鎮。在這個多霧的山城,鄉內人口數最多的廣盛村,不過近五千人,卻有一所新成立卻成績亮眼的「慈濟三義中醫醫院」。
◎中醫醫院 打造山城鄉親健康
熟悉慈濟歷史的人都知道,上人從剛開始救急、救難,做義診、醫療......等等,在慈濟世界裡,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醫療系統。慈濟目前在全臺共有八所醫院及一間嘉義診所,而三義中醫院是當中的一間小醫院。由於設立西醫醫院成本很高,必須與四周的醫院競爭,於是上人就想,是否能從中醫醫院開始。
「其實中醫院是最好的。中醫師全身上下都是醫療『武器』,而且隨時隨地能派上用場。」不論是居家醫療時,當場針灸、衛教或是推拿,「所以在三義設中醫院,是實踐上人理想很好的一家醫院,我也一直在努力實踐。」三義中醫醫院,首任院長葉家舟醫師,展現他不凡的氣度。
三義慈濟中醫醫院,於2022年12月12日正式啟業。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(右)與三義中醫醫院葉家舟院長(左),於致詞中相互勉勵。(攝影/顏人鵬)
位在苗栗三義的慈濟中醫院,於2022年12月12日啟業。中醫院區設立的重要任務,是實踐證嚴上人對醫療的一念善心,希望即使是偏遠的山城,也能受到完整的醫療照顧。
啟業之初,醫院必須面對「生存之戰」。為了讓這標高三百七十公尺,居民人數不到八千名的鄉親,對這所中醫院有更深的了解與信賴,葉家舟帶著同仁開始做居家服務,一個半月內,家訪了一百八十八戶,足跡遍及所有的山區。「這個居家服務的方式,得到了當地民眾的信賴,覺得我們是真心來這邊做醫療,不是來賺錢的。因此,在開幕前的五天義診(12/5-12/9),就有七百五十六人前來。」
因為鄉親對慈濟及中醫醫院的好感度持續上升,雖然才營運八個月,目前的門診量已達到別間醫院五年的成績。而醫院的醫師群,從最初設想的五位,到現在已有十幾位醫師駐診,且前來看診的鄉親,不僅是三義鄉親,更有七成的患者是從其他鄉鎮跨區而來。
以中醫為主的三義慈濟中醫院另設有復健科,讓中西醫合療效果更加明顯。(攝影/曾秀英)
醫療團隊步步踏實、穩健,讓這家以中醫為主的醫院,另設有復健科,接下來陸續會有家醫科、肝膽腸胃科。當鄉親希望有眼科時,葉家舟也實地訪查方圓三十公里內的地區,確實沒有一家眼科診所,於是向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請託,是否可以支援眼科醫師。除了做基本照顧區塊外,中醫院也希望未來能設立偏遠醫療缺乏的部分,讓區域醫療模式更為完整。
◎攜手志工 建立居家照護系統
年近六十的葉家舟,基於醫師的良能,也認同這是件有意義的事,而接下中醫院院長一職。他原本研究的是基礎分子生物學,在讀完臺大病理研究所後,才考學士後中醫。
起初,他對中醫沒有好印象,看到表姊喝四物湯解經痛,他甚至譏嘲:「心理作用。」本想破除「中藥的神秘色彩」的他,進而投入中藥研究;如今,反而成為中醫的維護者。
本想破除「中藥的神秘色彩」的葉家舟院長,進而投入中藥研究;如今,反而成為中醫的維護者。(攝影/施龍文)
葉家舟分析,許多人或許認為中醫會傷肝、傷腎,其實不然。由於臺灣民眾洗腎率居高不下,很多人都認為是服用廣播電臺賣的「黑藥丸」所下的定論――「吃中藥會傷害腎臟」。然而,腎臟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醫師,曾透過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,無論是洗腎患者,或是腎功能指數欠佳的患者,透過服用中藥,都有明顯的改善,甚至能讓瀕臨洗腎者免除洗腎的可能性。
中藥不僅對腎臟無害,對肝功能也是如此;例如確診B肝的患者,在經過中藥調理後,轉變為肝癌或肝硬化的發生率大大地降低。「但是要留意的,是動物型用藥及重金屬用藥。」葉院長表示,蜈蚣、蛇蠍,甚至冬蟲夏草等,會因為在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地生長,難免會有傷害肝腎功能的顧慮。
中醫院與當地的慈濟志工合作,建立適切的居家安全醫療照護系統。(攝影/卓冠伶)
幸好政府對中藥的管制相當嚴格,對於中藥的檢驗也有一套管理辦法。葉家舟說:「也許是因為法律把那些危險的、重金屬農藥含量的藥物都去除了,所以我們吃到的藥會比較安心。」
八月初,上人行腳至臺中,與中醫院同仁溫馨座談時,很清楚地表達,三義中醫院現在做的,就是上人要的醫療方式。因為上人的理想,是走進苦難人的家中,為他們解除身心的苦。
因此,醫院與當地的慈濟志工合作,建立適切的居家安全醫療照護系統,並到照顧戶家中為他們看診,若病情沒有改善,則鼓勵到中醫醫院就診;甚至透過「安美計畫」,為貧病的鄉親送輔具、做升降機及房屋修繕等。
「慈善跟醫療要緊密結合,前面是慈善在做,後面的支撐就是醫療。」葉家舟表示,三義慈濟中醫院有臺中慈院做後盾,所以偏遠地區設立這樣的醫院,不僅成本不高,且符合當地的需求,不浪費醫療,這才是醫療必須要走的方向,「我們在做一個以前在偏遠、資源缺乏區域,做不到的一種醫院型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