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在經藏演繹現場】我是「希望工程」的畢業生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吳陳梅燕

大里國中是慈濟援建的希望工程學校。黃政章(畫面中央)是該校的畢業生,現任職平面設計師。(攝影/徐金生)

「我畢業於大里國中,我是平面設計師。」演繹時,螢幕上出現了這幅畫面。畫面中的黃政章是慈濟志工,也是經藏演繹的種子。

1999年9月21日凌晨天搖地動,中部地區受創嚴重,也震毀多所學校。孩子的希望在教育,慈濟認養援建災區五十一所學校,稱之為「希望工程」,黃政章就讀的大里國中,也是其中之一。

國中畢業,他考上修平技術學院。暑假期間,大里國中新校舍興建完成,在做最後的景觀美化。老師找了幾位同學到校做校史記錄,幫忙拍照、錄影,他也跟著去幫忙。他在輔導室遇到了到校實習的吳政勳老師,他是慈青學長。當時有慈青正在大里國中辦暑期安心計畫營,他也跟著跑活動流程。吳政勳老師告訴他,修平科大有慈青社,黃政章因而加入該校的慈青社。

「在慈青社,只要用心學習,從不會學到會,更不用繳學費。」就讀五專期間,黃政章繼續參與慈青活動。他從中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,更勇於拿起麥克風與人分享,「這些歷練,外面是學不到的。」

2014年,黃政章培訓慈誠。受證後,利用休假到靜思書軒推廣淨斯產品,或是到三義茶園協助影像記錄、推廣靜思茶。「三義茶園是靜思精舍的泉源與後盾,讓精舍師父有更多的心力,去做慈善事。」他說,這是他參與推廣的原因。

深入經藏 學會轉安住身心

黃政章(中)表示,入經藏不是表演,而是演繹。他期許自己以初心接引更多年輕人,一起攀上須彌山。(攝影/曾富春)

2011年的《水懺》經藏演繹,黃政章在澎湖當兵,只能透過電視觀看演繹。他覺得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是十年一次的大型法會,不能錯過因緣,於是承擔了演繹的種子。

「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!」看到許多參加演繹的志工年紀大、手腳不協調,要如何帶領他們完成所有的動作、隊形走位?他發現,許多人週一、週五到大里靜思堂排練時都很認真,也清楚自己的位置,但下次再來就「一切歸零」了。

於是,他發揮自己平面廣告設計的專業,自己畫經緯線,再套入公版的豆豆圖,慢慢引導大家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此外,他也貼心地製作小卡片,把每一幕的位置點寫出來,方便他們找到定點;如果位置圖更新了,則拿小卡片給他們自己寫,增強記憶。

志工們有時會讓他克制不住脾氣,語氣會上揚,他都意識到了,「既然已經入經藏,就要以佛法安住心、轉念,調整好態度與語氣。」

黃政章在八場的演繹中,總共支援了五場;在7月30日上場演繹之前,已支援了三場。他利用時間,靜心觀賞舞臺上的演繹、志工的法海區,讓自己對慈濟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慈濟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,篳路藍縷地走過五十七年,他說:「慈濟脈絡大多是我從未參與過的,感恩資深的師兄姊在前鋪路,讓後輩的我們可以走得更平順。」

黃政章早已看完《無量義經》。他說,年輕時不懂事,無法理解其經義,現在的他明白,《無量義經》是從一顆種子,生百千萬億,「如同上人帶領三十個家庭主婦,到現在百萬個會員。」他說:「我知道該如何去做了!我會從影響身旁的朋友做起。」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