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在經藏演繹現場】我是捐贈者 也想當醫師的老師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魏玉縣

黃奕霏(中)在二十八歲那年成為捐贈者,看了演繹影片後,她感動地說,如果有一天她走了,希望也能捐大體,成為「無語良師」。(攝影/魏玉縣)

1993年10月,慈濟在彰化八卦山舉辦第一場造血幹細胞捐贈者配型驗血,開啟了骨髓配對序幕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,已有466,861名志願捐贈者建檔,6,471例完成移植。其中一位捐贈者黃奕霏,於7月30日下午,受邀至彰化體育館觀賞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。

黃奕霏本是高雄人,在就讀大學時期加入慈青社。十九歲那一年,她挽袖抽血建檔,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;她當初想:「自己沒有辦法當醫生,但是如果能夠捐骨髓(造血幹細胞)救人,也是很好的緣分。」

她的願望,在二十八歲那年成真了。

「救人一命,無損幾身,但是誰願意啊?」「我願意!」宏亮的聲音,震撼了現場,也感動了許多人。(攝影/許俊吉)

「可以配對成功是多麼不容易啊!」黃奕霏很開心自己可以幫助一個人重生,也從來没有害怕過「捐贈」這件事。她分享:「不管對方是什麼人,我都要讓他的人生有走下去的希望。」尤其當她知道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將被送到歐洲,拯救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有緣人時,她說:「這真是一個很奇妙的緣分。我一直跟菩薩祈求,希望很順利的融合,對方能很成功地活下來。」

雖然素昧平生,但是黃奕霏認為自己給對方的,是她的一分善念,也希望對方能將這個善念繼續傳播出去,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。

黃奕霏和媽媽都是佛教徒,早已皈依淨心法師,也因此更能體會佛經所說「頭目髓腦悉施人」的涵義。所以,當黃奕霏確定要捐贈時,媽媽全力支持,且抽血建檔的同時,也簽署了「器官捐贈同意書」。

黃奕霏表示,如果能將身體留作醫學研究,讓更多苦難的人因此解除病苦,這真是所謂的「化無用為大用」。(攝影/許俊吉)

黃奕霏接著提到,在演繹的螢幕上,看到了骨髓捐贈、大體捐贈的影片,她感受特別深,也感動地流下了淚水。「我已經做過捐贈者,救過人,也可說是當了一回『大醫王』;我希望還可以成為大醫王的老師。」她表示,在傳統觀念上,人死要入土為安,但是這些「無語良師」及他的家人,可以很無私地奉獻身體作為醫學研究,「真的很了不起!」

因此,目前未婚的黃奕霏,也想說服家人,「如果有一天我走了,希望也能捐大體,成為『無語良師』。」就如佛法所說「成住壞空」,身體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;如果能將身體留作醫學研究,讓更多苦難的人因此解除病苦,這真是所謂的「化無用為大用」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