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洪素琴、邱淑美(臺中)
攝影/章宏達
稚嫩的童音,展現出將法船航向世界,為苦難眾生拔苦的氣勢。
「大醫王,分別病相,曉了藥性,隨病授藥;大船師,運載群生,渡生死河,置涅槃岸。」雖是稚嫩的童音,卻也展現出將法船航向世界,為苦難眾生拔苦的氣勢。
7月15日下午,臺中第二聯區的小志工們,齊聚臺中靜思堂彩排「小法船」,準備迎接證嚴上人行腳臺中時,呈現給師公上人。兩艘小法船及號稱「小行星群」的小志工們,年紀最大不過十二歲,最小約二至三歲,時而跟著比動作,時而在法船周圍運行走動,超萌,也不可控。
這艘小法船中,共有四個家庭,帶著十位小朋友一起浸潤在經藏法義中。由於他們長期看著、聽著大人們演繹彩排,無論拍點或動作,自然熟記於心;彩排時,他們也在一旁比手畫腳,有模有樣地跟著唱誦經文,雖然有點站不穩,但他們的神情,總讓師姑、師伯們莞爾、讚歎,這正是「小法船」的緣起。
孩子心念單純學什麼都快,加上三個月來,聽爸爸、媽媽播放教學影片,對音樂、歌詞一點都不陌生。
7月9日,小法船第一次彩排時,種子志工李明荶說:「多神奇啊,這些小菩薩一個多小時就都學會了,超級強!」小孩心念單純,學什麼都快,加上這三個月來,聽爸爸媽媽播放教學影片,對音樂、歌詞一點都不陌生,一個多小時就學會了。
李明荶說:「同樣先給影片,大人是來了再學,小菩薩是自己在家先學好,來了只是排位子,調整一下動作就可以了。」稚子的潛力真是不容小覷!
慈濟志工夫妻檔劉奕男和邱婉如,有一對九歲和六歲的兒女要照顧,他們排除萬難,全家出動一同入經藏,因為夫妻倆認為,這是解決孩子無人照顧的最佳方法。
劉奕男說:「平時陪伴我們練習,經文也慢慢深入孩子的心......」有一次,在搭車的過程中,兒子劉哲睿很自然地唱出《說法品》中的〈代謝不住〉那段歌詞;而女兒劉宥妤則對〈大船師〉的「法船」特別感興趣,除了歌曲能朗朗上口外,還能跟著爸爸一起學習法船的動作。每當彩排練到這首時,她都會站到爸爸的身旁跟著比,在隊形中顯現出一幅父女同入經藏的幸福畫面。
小女孩劉宥妤對〈大船師〉的「法船」特別感興趣,都會站在爸爸劉奕男的身旁跟著比,在隊形中顯現出一幅父女入經藏的幸福畫面。
江明道和何婉霈九歲的女兒江宜臻,因有扁平足的問題,以致身體平衡感較弱,但為了要跟同伴們一樣好,她會努力將動作做到好;而六歲的兒子江宗翰,不僅從小熟悉音樂,歌詞也能倒背如流。由於父母曾參與過演繹,因此兩個孩子從小聽《無量義經》的曲目,對此再熟悉不過;同時,他們也是爸爸、媽媽最好的指導教練,何時出手、何時走位,一點都不含糊。
七十歲的社區志工董綉女,偕同兩位兒子和大媳婦,以及孫女、孫子一家六口,應外甥女李明荶的邀請,參加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。
董綉女說:「我年紀大了,對這些曲目也不熟悉,一定要更加努力想辦法學會。」她每天從早練到晚,自〈爐香讚〉練到謝幕,全家總動員一同協助她;連孫女婕語、孫子宇綸也都會提醒阿嬤:「這裡要跪下去,這裡手比高一點。」難得三代同堂入經藏,其樂融融;而董綉女不放棄的精神毅力也令人讚歎。
七十歲社區志工董綉女(二排右一),偕同一家六口,應外甥女李明荶(二排左一)的邀請,虔誠參加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。
大媳婦梁韻琪說:「以前婕語很內向害羞,打從小學一年級,就讓她參加親子成長班,到現在有很大的轉變,個性變活潑,同時也能照顧比她年幼的小朋友。」
一群如小菩薩般的孩子,因著父母經藏演繹的因緣,將法髓深植八識田中;隨著時日漸漸長大,他們有如長江水般,後浪推前浪,前浪後浪相激盪,如此延續傳承一代又一代,將這艘法船航向世界,並接引更多更多的人成為慈濟人,一起來共善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