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平常心看待生命無常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魏玉縣、劉宇涵

七月的中臺灣,暑氣逼人,王建忠躺在自家位於七樓的臥房,窗外便是南屯區的街景。透過這扇窗,王建忠看著天色從黑暗到黎明,再從黎明到夜晚,感受著他所熟悉的日升、月落。

臥房窗檯上立著一臺大電視,二十四小時播放著大愛電視臺的節目,讓這位大半生從未離開過慈濟的展布(展覽布置)大師,只要一睜開眼,就可以看到他此生最大的依靠――慈濟。

◎藥石無效 選擇在家安然度日

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在后里聯絡處為經藏演繹彩排進行前置作業。王建忠(前)因身體狀況無法親自幫忙貼海報,但仍前來工作現場幫忙檢查海報是否壓平及產生氣泡。(攝影/林雪鳳)

去年十二月初,王建忠動了腦瘤切除手術。由於腫瘤位置很深層,無法完全切除,因此留有約兩公分的腫瘤;主治醫師決定隔一週後,同步給予放射線治療及口服化療,希望藉由密集的治療,殲滅尚存的癌細胞。王建忠的太太王素華說:「我們聽從醫師的話,師兄也很配合,那段時間,他也是很辛苦。」

開刀後,王建忠依然心心念念中區的展布團隊,以及慈濟的許多大活動。2月19日,大中區慈濟人在臺中市政府前廣場舉辦義賣活動,他撐著病體前往;后里聯絡處是大中區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彩排的場地,他跟著展布團隊前往,甚至站到海報前「驗收」,看看海報是否貼得平整,有無產生氣泡;他也到臺中靜思堂關心文宣及展布動態,看看大家都在忙些什麼。

五月中旬,王建忠(左)及家人決定接受在家安寧療護,太太王素華(右)天天二十四小時貼心照護。(攝影/周明鐘)

四月下旬,王建忠確診COVID-19,緊接著五月初的化療,體力已明顯負荷不了。五月中旬回診時做了磁振造影,發現腦瘤繼續擴大;醫師明白表示,如果再給藥,反而加快身體器官衰竭,而腦部神經叢太多,無法與其他器官一樣使用標靶治療。

王建忠與家人商量後,認為不做化療體力反而好一點,加上他認為,「過一天算一天,順其自然吧!」於是決定不再化療,改採在家安寧。

「這也是給我們一個緩衝的時間。」王素華說,畢竟這場病來得太突然,家人一時間無法承受。「有了這個緩衝的時間,正好可以給家人們說一些親密的話,把該說的話都說一說。」

◎病者安然 是給家人的安慰劑

在家調養期間,醫院的在家安寧療護團隊定期到家裡關懷,如果有臨時狀況,也可隨時與專案護理師聯絡;其他時間,除了有固定的家庭看護協助照顧外,王素華始終陪伴在側。

「我是他老婆,照顧他,是我的本分事。」去年十一月王建忠突然發病,王素華心裡總覺得「心痛,好捨不得!」

每當慈濟法親前來家中探視,王建忠總是用幽默的態度來應對。(攝影/林令怡)

王建忠明白家人心中的苦,所以總是配合進食,累了就閉眼休息,不僅不自怨自艾,甚至還很幽默。每當有慈濟法親來探視,免不了叨念:「感覺到不對勁,就該去看醫生了,怎會拖到讓腫瘤長到七公分!」只見王建忠聽了,不急不徐地說:「我就是『皮蛋哥』啊!」

又有一次,來探望的人考他「師兄,我是誰?」王建忠看了許久回答不出來,乾脆說:「我『停電』了!」大家不禁哈哈大笑,沉重的氣氛,瞬間和緩許多。

「看到他心裡安,我們也會安。」王素華說,讓王建忠照顧了幾十年,現在照顧他,也是給自己一個盡力的機會。「你看他,都已經七十幾歲的人了,還那麼乖乖地做慈濟。」因此她堅信,菩薩一定會護祐先生,讓他病痛的時候能輕安,也能自在地走完人生路。

◎正向思考 坦然面對生命無常

生病的人苦,陪病的家人所面對的,同是身、心的煎熬,「就像師兄說的,這是老天給我們的功課,我們就要好好的做。」王素華表示,本來王建忠還能一隻腳踩地,讓她扶著上床;端午節(6/22)前二天,他連踩地的力氣都沒了。

王建忠(左一)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,家人都希望能把握時間,與他說說最親密的話。(由右而左:王建忠、大女兒、二女兒、王素華)(圖片來源/王素華提供)

「我覺得他很有福報,我們也很有福報。我沒有力氣照顧他,幫他翻身、抱他起來,就有護法神來幫忙。」王素華想到當初王建忠住院時的看護,一通電話,就順利承接了。王素華認為上人常說「對的事,做就對了」,也就是做了之後,可以感受到,無形中有一些助緣一直進來。

「所以那個信念、理念要堅持著。」她說,這場病本來就是一個無常,要用正向角度去看,不然連自己也不知該如何面對。正向思考,對家人好,也讓孩子放心,讓他們感受到,長輩在面對這種關卡時,還可以如此自在。

◎法親關懷 勝過千言萬語

夫妻倆平時廣結好人緣,許多人得知王建忠在家休養後,朋友及法親紛紛前來探望。

王建忠與王素華夫妻倆,平時廣結好人緣,許多人得知王建忠在家休養的訊息後,紛紛前來探望。(攝影/陳麗雪)

王素華說,法親到家裡來,那個力量很大,不只給我們,還有我的孩子。不僅給了他們面對無常的勇氣,也能感受到法親們的溫暖,「他們會認為,我們在做慈濟,真的是很值得;對他們來說,慈濟人真的很好,這比平常跟他們講慈濟,勝過好幾倍。」

「我們現在心情都很平靜,就是接受,然後放下。該怎麼做、怎麼照顧,就怎麼做、怎麼照顧。」王素華最感恩的,是先生留給他們陪伴的時間。她也知道,先生最放不下的就是她,「我自認我是他的『大孩子』」,因為自己曾中風過,所以她不斷地告訴先生「你要放心,我會很好。」

臥床一旁的王素華,默默地陪伴著王建忠,看著電視畫面中的上人,聽著上人的法語,這對慈濟道侶,在彼此人生的幽谷互為伴侶,也在法中,找到了面對未來的勇氣,就像窗外漸次亮起的街燈,溫暖而有方向。

王建忠(左)與王素華(右)夫妻鶼鰈情深。她最感恩的是,先生還留給家人陪伴的時間,讓他們學習接受,也學習放下。(攝影/糠芬櫻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