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里香積團隊大承擔 四個月服務近三萬人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王意秀

「上港有名聲,下港有出名」的后里香積團隊,從3月26日到7月23日,承擔了18次的供餐任務,圓滿前留下這張一期一會的大合照。(攝影/鄭圳隆)

臺語俗諺:「醫生驚治嗽、總鋪驚吃晝、土水師驚抓漏。」大中區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,選在后里聯絡處集訓。從2023年1月9日,廠房拆除地面障礙物,直至7月23日最後集訓日,后里志工各自承擔不同任務,香積志工尤其幸福,因為提供飯盒的時間幾乎都在中午。

3月26日至7月23日,后里慈濟志工承擔香積共十八次,最大用餐量約每餐一千三百人,有時一天下來也可能超過此數據。

◎演繹大法會 菜市場商家主動送菜

后里的香積窗口蔡淑芬表示,每個家庭每天開門七件事「柴米油鹽醬醋茶」,這些事來到聯絡處的廚房,對承擔香積的志工更是頭等大事。

 7月23日這天有別於以往,當天要準備午餐和晚餐,香積志工井然有序地切著菜。(攝影/鄭圳隆)

這次經藏演繹,她承擔採買的工作。她說:「大量採購是一個大考驗、是一種學習,從採買中增加很多的知識和經驗。」採買對她來說的確有點困難,幸好這四個月來,有很多志工會幫忙,她才能夠應付得宜。

志工雷月雲的兒子和媳婦在后里市場開雜貨店,當蔡淑芬大量採購時,夫妻倆都會主動將物美價廉的食材載到聯絡處;而志工張添進是蔬菜大盤商,只要用LINE通知需要的菜,他就會運送過來。貴人的適時湧現,是蔡淑芬最大的感恩。

蔡淑芬說:「在採買的過程中認識好幾家店家。有的老闆人很好,當我們訂的菜不是當季、價錢又貴,老闆都會建議是不是改當季的菜比較適用。當然,採買者將意見反應給主廚,還是必須尊重主廚開的菜單去執行。」

◎拚命娘子的人生哲學

煮湯也是一門大學問,現在是苦瓜、鳳梨的盛產期,志工林秀珍(左一)、王淑芬(中)、陳王足(右)切著食材準備下鍋。(攝影/蔣妙卿)

今年八十歲的陳王足,給人的印象是「拚命娘子」。每項工作都很愛做的她表示:「到了我這個年紀,只有做慈濟事讓我感覺生命存在的意義,我不能沒有慈濟。」這次,她和三位男眾志工被分配在煮飯區,曾經有過一餐煮十六鍋飯的紀錄。

每次煮飯前,陳王足一定要把電鍋的外鍋擦得雪亮,並將內鍋和飯巾用高溫川燙,因為她認為,一個飯鍋內外清新潔淨,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。

煮飯過程中,他們曾發現八臺電鍋中有罷工的狀況,時間到了開關沒自動彈起,她便用手動的方式將開關拉起,可見她做事之細心,連一鍋飯要煮幾分鐘都能掌握到。

而挑菜區挑掉的菜,她會拿去做廚餘,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就寢時間,心心念念就是慈濟事;上天有最好的安排,讓她住在離聯絡處不到三百公尺處。

今年91歲的徐王嬌,每一場活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,只因服膺上人的善念,所以上人要做的每一項工作,她都要去做。(攝影/鄭圳隆)

香積群中還有位九十一歲的徐王嬌,她嬴弱的體態有著無比堅強的精神,高齡雖在她臉上顯現,體形、動作卻顯得從容自若,每一場香積都看得到她的身影。除了挑菜、洗菜還能切菜,問她為何如此喜歡參與活動,她笑著說:「上人要做的每一項工作,我都要去做。」

◎欣賞別人 就是莊嚴自己

這次承擔演繹后里香積對外窗口的紀麗美,感恩有這次成長的機會,雖有很多考驗,但轉個念用「心寬念純」看待所有共事的過程就圓滿了,希望大家都能跟她一樣法喜充滿。

「欣賞別人,就是莊嚴自己。」此次活動讓她深刻體會這句話的意涵,期盼自己的心能更加寬廣,這是她努力想達到的目標。

香積團隊的合心協力,不論是誰被分配在哪裡,完成各自工作後,都會自動補位與善後。尤其當香積勤務訊息布達出來後,志工們都在最短時間內報名,而且人數都超出預期,她說:「大家把握殊勝因緣,參與法華盛會,無論是參與香積、演繹或大愛之光,這分精神都讓我很感動與敬佩。」

◎多次磨合 展現默契十足

后里聯絡處的裡裡外外,香積志工各自恪守崗位,挑菜、洗菜、切菜,配合主廚的步調,總能適時供應大量的飯菜。(攝影/鄭圳隆)

志工吳淑黎客氣地說,自己在這三、四個月來是承擔打雜的工作,因為事前窗口聯繫、邀約主廚、菜單的協調、人員的調配、事前清洗厨具、環境的整潔,都是紀麗美處理,她則依約配合團隊。

吳淑黎說:「因為香積團隊從場地確定、演繹開始前,大家擬定一份SOP。無論用餐人數多少、無論誰承擔當日窗口,香積作業都能順利達成。」因事前的運作,每當集訓日,人人各守其位、窗口一致,臨時有變化球都能順利完成。

這次演繹的香積工作極為挑戰,因為要供應的數量很大,看到志工們都樂意配合,加上機動性很高,若發現菜不夠了,馬上調菜、洗菜、切菜,動作非常迅速,毫不遲疑地讓主廚將缺少的菜色補足,讓打餐者能準時送餐,展現后里團隊的合和互協以及平日養成的默契。

◎從數字的變化 體會人生的幻化

打餐前,負責的窗口要一一點名,讓每個人清楚自己的定位,有條不紊的動線,呈現著一種人文之美。(攝影/鄭圳隆)

從三月初演繹彩排場地的布置開始,志工林秀錦配合香積主廚的需求,幫忙買菜、打菜,包括各功能餐盒數目統計;事前準備和打餐,她都積極承擔,雖然期間適逢母喪,她仍抽出時間來參與。

林秀錦說:「確認各功能的餐盒數字,前三天就要注意各群組PO出來的訊息,就算到了當天都還會有增減。很感恩大家對我的肯定,給我這次這麼有挑戰性的工作,只希望能將主廚精心煮出來的菜餚,色香味俱全的呈現。當每個人打開餐盒時充滿歡喜,讓大家吃得健康平安。」

林秀錦的母親在7月6日往生,7月19日舉辦告別式,她語帶哽咽地說,感恩母親在治喪期間總能成就她,讓她能如常出班,沒有耽誤到慈濟事。

蔡精賢(右二)經營素食餐廳,3月26日特地前來跟后里香積切磋廚藝,7月23日是演繹集訓最後一天,他有始有終依約前來分享原型食物的烹調方式。(攝影/林雪鳳)

3月26日,臺北演繹種子團隊特地來后里示範演出,當天午餐由「東方喜悅餐廳」主廚蔡精賢承擔主廚,與香積團隊互相切磋食物料理的心得。

7月23日,是經藏演繹在后里彩排的最後一場,蔡精賢有始有終,當天又來參與午餐主廚的工作,原形食材、原味呈現是他的堅持。

戶外高溫攝氏三十八度,廚房裡外爐火持續開著,就算嘴巴喊熱,手卻做著該做的事。眼看一期一會的經藏演繹集訓即將結束,排油煙機曾經累了也罷工過,它能在后里聯絡處發揮良能也算功德一件,后里香積團隊會一代代傳承,后里聯絡處隨時歡迎您回家用餐。

「杜蘇芮」颱風可能登陸臺灣的這幾天,氣溫變得異常燠熱,爐灶前的主廚--莊連滿(左)、張麗美(中)、蕭閔嬅(右)衣服都發白出現鹽分,還是反覆不停地翻炒。(攝影/鄭圳隆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