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王鳳娥、黃素貞、張文黛(花蓮);整理/編輯組
◎一樣募款 兩樣情
馳援土耳其強震,慈濟發起「大愛共善、救拔苦難──馳援土敘地震」募心募愛活動。(攝影/柏傳琦)
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發生七點六地震後,許多民眾對站在街頭勸募的慈濟人駡:「臺灣不救救國外。土耳其在哪裡?為什麼要救土耳其?」
二十三年過去,同樣再為土耳其街頭募款,卻有著不同的兩樣情。
2023年2月25日,慈濟人第二次上街頭為土耳其震災募款。
這天,花蓮寒風凜冽,慈濟人穿著「藍天白雲」捧著募款箱,手拿「馳援土耳其地震」舉牌,在各菜市場、超商、大賣場、火車站、街口及夜市,向來往行人喊──「五元、十元不嫌少,我們一起來幫助土耳其和敘利亞災民。」「大愛無國界,小錢行大善,十塊錢也可以救人喔!」
有民眾來捐錢後,說:「臺灣921地震,土耳其有來幫助我們,這次我們不能漏氣!」也有人對慈濟人加油說:「你們辛苦了,有慈濟真好!」
◎我們都是一家人
就讀慈濟大學的烏克蘭青年Denys Dubin(抱小孩者),帶著太太(穿慈濟志工背心)及孩子,和慈濟大學師長、同學們一起上街頭募心募愛。(攝影/黃素貞)
在花蓮市中央路旁的果菜批發市場,一早人聲鼎沸。在市場入口處勸募的志工劉昭君表示:「很多人特地走過來或停下機車要捐款,這是善的回應,覺得臺灣人的愛心很澎湃;甚至有熱情民眾捐款完還大喊:『臺灣人的愛心不能輸人!』印證了上人所說:『臺灣無以為寶,以愛以善為寶。』」
這天,烏克蘭青年Denys Dubin帶著太太及孩子,和慈大七十位師長、同學們一起上街頭募心募愛。他說:「非常感動有這個機會來參加活動。慈濟幫助我的家庭,可以來臺灣生活和到慈大讀書;今天,我們也可以用心去幫助土耳其人。」(註)
Denys Dubin又說:「證嚴上人經常提到一句話:『我們都是一家人。』土耳其、烏克蘭人也都是一家人,我們要互相幫助和照顧。土耳其人遇到的這些痛苦,我們能理解,也會全心去幫助與支持。」
年近八十歲的志工廖學勳、劉菊英這對菩薩道侶,和志工們一早在花蓮市的重慶市場募款,晚上再到近海邊的東大門夜市繼續募愛行動。入夜,海風冷呼呼地吹,捧著愛心箱的廖學勳笑著說:「有人來捐款,只覺得很開心,精神很好,腳也不覺得痠了。」
◎愛心慈悲教育
「我也要去募款!」今年五歲的郭誠智(前排孩童)跟著父母和志工隊伍一起上街頭募愛。許多民眾看到可愛的小小孩來勸募,也都歡喜發善心。稚子有愛,讓人感動。(攝影/游坤旗)
花蓮志工總動員,這是一場「街頭教育」,更是一堂「愛心慈悲教育」。
四天連假,吉安鄉的遊客不少,志工楊月貴邀就讀慈中的女兒陳映儒一起募心募愛。在向遊客勸募過程中,陳映儒給自己打氣:「外面風很大還下著雨,才剛站不久就有點受不了。但想到遠在土耳其、敘利亞的災民無家可歸,一樣吹著很冷的風、下著冰冷的雨,我就多了一點堅持的動力。」
很多媽媽看到志工為土耳其募款,藉機教導孩子要付出愛心,甚至有抱在懷裡的小小孩,媽媽也教她將錢投入愛心箱。
就讀慈濟小學三年級的蘇恩慈,除了將過年紅包捐出,這天也跟外婆(志工)一起到花蓮火車站募款。
「來幫助土耳其和敘利亞,五塊、十塊都可以救人喔!」第一次參加募款的蘇恩慈,跟著其他慈小小朋友一起拿著小錢筒追著進出的旅客募愛。「叮噹!」每募到一個銅板,她便說:「很開心,可以幫助到土耳其災民。」
◎寒風中的街頭暖流
志工來到商店募心募愛,店員見到志工入內,表示已經把善款準備好了。(攝影/曹慧如)
花蓮許多店家,看到慈濟人上街頭募愛,也紛紛主動以行動響應。有便利超商店員見慈濟人在寒風中募款,除了發心捐款,店長還免費請慈濟人喝一杯熱熱的咖啡,溫暖志工們的心。
在吉安鄉一家超市前面,一位年長的出家人――果尚法師坐車經過,看到「藍天白雲」的身影,及醒目的舉牌,特地趕回去拿錢再來。
「麻煩幫我把這筆錢捐出去。」法師拿著厚厚一疊千元鈔說:「我不知要捐到哪裡?現在看到你們慈濟人,我很高興。」信任慈濟的法師,很開心可以如願幫助了遠方國度的災民。
清晨六點,鳳林志工在慈濟鳳林共修處誓師後,即分兩組人力在菜市場東、西兩個路口募款。八十二歲的志工蕭春英,2008年於鳳林鎮示範托兒所(後改制為幼兒園)退休;當她笑瞇瞇捧著募款箱走到市場時,遇到許多以前的學生家長,大家都熱絡地來響應善舉。
一位菜販對蕭春英說:「喔!是慈濟,我一定要捐。慈濟為全世界做了很多事。」;也有人沒帶錢,又折回家去拿錢......這都讓蕭春英非常感動。
在街頭站了幾個小時,望著手上沈甸甸的募款箱,蕭春英開心說:「多少錢不重要,重要是來募大家的一分愛心。」
◎土耳其人見證臺灣愛心
一位外國女遊客,看到慈濟人在募款,除了捐出二千元,並拿出有土耳其國旗的紅色小錢包,表示她是土耳其人,很感謝慈濟幫助她的國家。(攝影/張筱雅)
位於光復鄉的觀光糖廠,一對外籍遊客看到志工舉牌上的英文字――「Pooling Great Love for the Earthquake in Turkiye」很是感動,隨即將身上的兩千元臺幣投入愛心箱。
由於語言不通,女士拿出紅色小錢包,指著錢包上的土耳其國旗(星星、月亮圖形),比手畫腳地表示自己是土耳其人,對於慈濟人為她的國家募款很感謝。
「臺灣很好。我知道慈濟,謝謝慈濟來幫助土耳其。」會說中文的先生一再謝謝志工,兩人並用手勢對慈濟人比「讚」!
這次募款,讓土耳其人親眼見證,臺灣是以善以愛為寶的美麗國家。
而在光復和瑞穗,除了遊客和鄉親們發心捐款,也有慈濟照顧戶手心翻轉捐出點滴愛心。
一位住光復鄉大全村的照顧戶,在光復市場看到關懷她的訪視志工王愛喜,隨即趕回家拿竹筒。等她氣喘噓噓趕來時,志工們已移往他處,她只好騎著腳踏車一路追尋,「師姊,我追妳們追得好辛苦,我一定要把這竹筒捐出來。」
◎玉里小鎮故事
穿著白袍的玉里慈濟醫院李晉三醫師,在玉里火車站彎腰向旅客募愛,小男孩歡喜投下他的愛心。(攝影/陸湘南)
這天上午,慈濟醫療執行長林俊龍和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,帶領大醫王們到花蓮火車站募款;而玉里慈院陳岩碧院長和李晉三醫師,早上八點剛下急診大夜班,也和志工們分別到玉里鎮菜市場與火車站募心募愛。
李晉三醫師的家人在南部,他把握搭火車回家前的兩小時,在玉里車站出口向旅客募款。旅客一出站,就看到身穿白袍的李醫師向來人彎腰募愛心;這身影,成了當天火車站最溫馨的「亮點」!
一位七、八歲的小男孩和媽媽出了火車站,看到李醫師捧著募款箱,對媽媽說:「媽媽,我要投錢。」之後,又有幾位小朋友好奇心來投錢,也帶動大人來捐款,這真是愛的漣漪和善效應。
李醫師感動表示:「很高興可以參與這有意義的活動。看到大家踴躍來投錢,覺得很有成就感。」
◎臺灣最美的風景
在鳳林市場,八十七歲的賣菜長者也響應捐出他的愛心。(攝影/羅枝新)
距離花蓮最遠的富里鄉,雖然慈濟人不到十人,但也有會眾穿上慈濟志工背心參加募款行動。
在這偏遠的富里鄉下,荷著鋤頭的農夫,看到慈濟人前來募款,便投入一千元;賣菜的、買菜的也來投下百元、五百......賣艾草粿的劉先生,先捐一千元,待艾草粿賣完,又再將賣出所得的一半捐出。
「人溺己溺,盡一點力。」也是慈濟會員的劉先生,很感動哪裡有災難,哪裡就有慈濟人愛的足跡,他也發願要參加慈濟見習志工。
這股愛的暖流,從花蓮綿延到最南端的富里,讓人看見臺灣最美的風景――「愛心」!
(註)俄烏戰爭開始時,烏克蘭青年Denys Dubin想辦法讓懷孕的妻子先逃到波蘭,等他終於也抵達波蘭的第二天,兒子出生了;之後,他便帶著妻兒輾轉於2022年7月底來到臺灣,目前在慈濟大學就讀分遺系一年級。由慈濟基金會協助他免學雜費,還提供宿舍及生活零用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