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佑土耳其(四十三) 愛在南臺灣沸騰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候宣如(屏東);整理/編輯組

志工前往定點街頭勸募前,提醒彼此的舉止行儀。(攝影/謝雅婷)

慈濟成立救災中心,深入災區發放物資卡及禦寒物資,祈願有他你我的力量,馳援土耳其、敘利亞地震捐款,協助震災救援。

重建家園是一條漫長的路,如果可以匯聚每一分的善,更能顯現人間美好的溫情。2月26日、27日,林邊恆春和氣志工穿著「藍天白雲」,分成30條路線,於林邊、佳冬、枋寮、恆春四個鄉鎮,分別在火車站、市場、觀光景點等人潮聚集處,手持標語和愛心箱,聲聲呼喚「大愛共善,救拔苦難,馳援土敘地震。」祈願南臺灣的鄉民,從不同角落地點,匯聚善念,和暖土耳其、敘利亞的災民。

2月27日恆春有落山風特報,天空也下起毛毛雨,慈濟人風雨生信心,依然昂首闊步,為土耳其、敘利亞災民上街頭募心募愛。(攝影/候宣如)

內斂的愛 大大的慈悲 

「感恩,祝福您。」恆春市場內,慈濟志工彎腰90度,捧著愛心箱說著。老闆站在不到5坪的玩具店前,表情淡定;繼而說著,看到慈濟整理物資畫面的新聞報導,他的太太和女兒同意他匯五千元賑災。

「退後一些,再退一步。」志工急著讓出空間,因為一部汽車突然停下,於定點位置的志工旁邊,而且停滯不前。當氛圍結凍尷尬時,車主驟然搖下車窗喊「加油」,並慷慨解囊傳遞愛的善念。

一位83歲的阿伯,逕自停妥摩托車,一副「我不會捐」的表情,讓志工們遲疑著是否要向他勸募時,阿伯不露聲色地走向志工,投下他的善心款。看得出來他嘴角一絲絲的往上揚,露出做善事的微笑。

車主搖下車窗跟志工喊加油,並慷慨解囊傳遞愛的善念。(攝影/謝雅婷)

慈濟人感恩每一分的善念,圓滿賑災的心念。(攝影/蔡玉玲)

「愛」是看得見的語言

他,肩膀聳立,雙臂不自然的緊靠身體。當他要將善款投入時,是吃力的、是需要時間的,因為他的十根手指是「蜷曲」的狀態。

她,步履蹣跚,一臺載滿雜物的摩托車,要跨騎時也顯得吃力。她用長繭的手,努力地在背包裡尋找零錢,靦腆地說「不多啦,不好意思,只有一點點。」然而,她滿滿的善念,志工收到了。

他們,穿著同樣制服,都有一雙疲憊的眼神,因為剛下班,正準備回家休息;他們不約而同地用美麗的雙手,祝福遠方正在受苦的朋友。英勇的核三廠消防人員,他們用保護百姓身心安全的雙手投下捐款,同時不吝惜地向志工們道聲:「你們辛苦了」。

「善」念進行曲

慈濟志工愛心不休假,在街頭捧著募款箱募心募愛,是最美的畫面。(攝影/李政明)

「人生百態」,走上街頭募款就如同「遊戲人間」,得以看盡人的生活「面相」。也唯有經歷種種的考驗,才會有深摯、自然流露的感謝。

「沒空,在忙。」志工多次遇到拒絕的會眾,依然保持正念並說一聲「感恩,祝福您。」

「做愛心,還要拍照。」志工無意中聽到兩位會眾的聊天內容。其實將故事寫下來留存成為歷史,是為了藉以啟發人的善念,就是「揚善」。

對志工而言,雖無法左右他人的意識,但一定可以決定自己的心緒。而慈濟人的幸福,就是時時刻刻無所求,只有道不盡的聲聲感恩。

慈濟人的愛不會遺忘任何人,無論任何的時空背景,志工們街頭募心募愛猶如小小的火金姑,帶動大大的祝福,祈願土敘災民能夠早日走出陰霾,重建家園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