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∕徐翠苓(花蓮)
洪醫師問自己:「什麼是幸福?」他想起上人說的話,「心中無缺叫富,被人需要叫貴。」圖為洪啟芬醫師(濟斐)隨同中區慈濟人醫會至內政部移民署南投收容所義診。(2020/04/26攝影/陳秋燕)
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,四川汶川發生8.0級特大地震,損失、影響巨大,舉世震驚。
南投草屯鎮洪啟芬醫師的人生,也被這場地震給震醒了。
「五十五歲我就要退休,退休後的日子就是吃喝玩樂享受人生。」洪啟芬為未來退休的人生,做了自以為「很幸福」的規劃。
在還沒到退休年齡前,洪啟芬與同是醫生的友人年年出國旅遊,「怨天、怨地、怨健保」,是這一群醫生在旅遊中的共同話題。
「吃好、住好、花錢免煩惱。」是這一群醫生出國最引以為傲的幸福。
「鈴~鈴~鈴......」2008年的一通電話,讓所謂的「洪啟芬式的幸福」走樣了。
「四川大地震,慈濟要去當地義診,你要參加嗎?」
「八天,請人代診一天要七千元,加上團費三萬四千元。要花這麼多錢,要去嗎?」洪啟芬自言自語心裡斟酌著。
幾天後,撥了通電話給慈濟人醫會的朋友:「好吧!我去。」
到四川八天,早上義診,下午往診,晚上開會,第二天、第三天......到第八天仍是早上義診、下午往診、晚上開會。
早餐素食、午餐素食、晚餐素食......到第八天仍是早餐素食、午餐素食、晚餐素食。
八天吃著同樣的素食,做著同樣的事;沒有山珍海味,沒有琳瑯滿目的行程,洪啟芬卻感到滿滿的幸福。
到四川義診時,每天晚上都要跟太太通電話的洪醫師說:「奇怪,他們慈濟人都講『感恩、尊重、愛』。」
遠在臺灣這一頭的太太說:「什麼感恩、尊重、愛,跌深就要買。」
洪醫師說:「很奇怪耶,慈濟人都說『付出無所求』。」
「什麼付出無所求,利多就要丟。」熱衷在股票市場的太太陳美惠跟洪醫師雞同鴨講。
一個人講「慈濟」,一個人講「股票」,二個人都沒有在聽對方講話。
有一天洪醫師到四川木耳寮往診(醫生到病患家看診),看一個在地震中往生的高二女學生的爸爸及奶奶。
這個女學生被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下,同學拚了命要救她,但是不管同學怎麼使勁的拉,她就是沒有絲毫的移動。在斷氣前,她請同學轉告她的家人,「我無法再陪伴他們了,請他們一定要保重。」
失去唯一女兒(當年大陸實施一胎化)的爸爸悲痛欲絕,躺在女兒的床上一整個月,什麼事都沒辦法做。
在四川看盡人間苦難,同時也看到慈濟人為苦難人付出的菩薩身影,洪醫師找到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。2008年到四川義診,2009年參加慈誠培訓,2010年受證慈誠。
從此洪啟芬出國只為了慈濟事。
日本311地震、菲律賓海燕風災、尼泊爾大地震、甘肅冬令發放、約旦難民營義診,都有洪醫師的菩薩足跡。
日本於3月11日發生芮氏規模9.0強震,同時引發海嘯,造成嚴重災情;台灣、日本志工組成慈濟賑災團於宮城縣南三陸町進行慰問金(見舞金)發放。圖:洪啟芬師兄(濟斐)恭敬地發放慰問金予災民。(2011/08/27攝影/陳國麟)
在尼泊爾大地震義診的時候,記性不好的洪醫師,竟然記得一個病患。因為他連續來了三天,每天一身同樣的行頭,同樣的衣服,同樣的一頂白帽。
透過翻譯,洪醫師問他:「你昨天是不是來過?前天也有來,對嗎?」
「對。我昨天也有來,前天也有來。」老人點點頭。
洪醫師不高興的再問:「你來,我都有開三天的藥,或者五天的藥,你為什麼連著三天都要來?」
「因為我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會離開。」老人一臉擔憂又不好意思的說。
洪醫師心裡一陣酸楚,提起筆再為老人開了三天的藥。
2018年7月22日至7月28日,台灣慈濟人醫會前往約旦舉辦大型義診活動,為敘利亞難民及約旦貧民提供醫療服務。洪啟芬醫師(濟斐,左)在南投發起募心蓮音樂會,為敘利亞難民募款,今天終於有機會親手為敘利亞鄉親解除病苦。(2018/07/23攝影/詹進德)
走過數個國家,為不同的災民義診,洪醫師問自己:「什麼是幸福?」
答案是:有一張床可以睡覺,家裡不會漏雨就是幸福。
不用排隊領見舞金(救濟金)就是幸福。
有一碗飯可以吃得飽,有一杯乾淨的水可以解渴就是幸福。
不用每年在零下十五度的地方,領冬令發放的物資就是幸福。
有一個安定的家,生病可以找到醫師看診就是幸福。
洪啟芬想起上人說的話,「心中無缺叫富,被人需要叫貴。」
「我是一個富貴的人,我好幸福!」洪啟芬在心裡吶喊著......
北區北二合心區榮董聯誼會前往南投聯絡處,參訪南投願力館。洪啟芬醫師(濟斐,左)及同修陳美惠師姊(慈彣,右)分享『富中之富,美善人生』。(2019/09/22攝影/許金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