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張翎慧(彰化)
圖片/洪秋萍提供
民國五十幾年,正值臺灣木業興盛的年代。二十五歲即從雲林北港翻山越嶺來到花蓮的洪正彥,攀著買賣高峰從事木材生意;直至政府禁止砍伐樹木後,才轉做玉器及玉石買賣。
洪正彥(右)感恩太太張素花(左)即使在遭遇經濟困難時,仍在背後默默支持他,甘心做這個家的「桶箍」。
早年隨著先生二、三度轉業,太太張素花認命地表示:「中間轉途也曾遇到經濟上的困難,但是我並沒有放棄,還是一手照顧孩子,一手在背後默默支持他,甘心做這個家的『桶箍』。」
「她真的很好,不僅把家照顧好,也把我的弟弟、妹妹當作自家人照顧得很好。」對於太太的任勞任怨,洪正彥充滿感謝。
◎小愛圓滿 大愛傳家
洪正彥的生命旅程雖然經歷過幾次起伏,但他和太太對於兒女的教養卻從不手軟。在經濟最不許可的狀態下,一架鋼琴要價七、八萬塊,他依然買給女兒,只為培育孩子一技之長;要知道,當年一棟房子只要十八萬就能買到,可見他對孩子有多麼捨得。
「我們家並不特別富裕,卻從來不知道爸爸媽媽其實很辛苦;因為他們從來不讓我們兄弟姊妹知道他們的辛苦。」由於父親當年的捨得,練就一手好琴藝的洪秋萍,教授鋼琴將近三十年。
由於父親當年的捨得,練就一手好琴藝的洪秋萍(後),教授鋼琴將近三十年。
今年八十二歲的洪正彥始終相信「行大愛就有好報」,並以「善」為主要家傳精神。
自花蓮慈濟醫院建院開始,洪家即參與捐款;對於各地廟宇的興建也是誠心護持。時常跟著法師為往生者助念、援助喪葬補助、急難家庭等,洪正彥從不忘以身示教,為兒女奠定善與愛的基石。
父親的樂善好施,洪秋萍在耳濡目染下,也承襲了父親以幫助苦難為優先的精神。她在無意間獲知「北東傳愛義廚」不定時到偏鄉為需要者烹煮熱食,即主動以自己開立的豆干店名義捐助團膳,提供愛心餐。
◎喜捨常在 一指傳善
洪秋萍發心,只要賣一包豆干就捐三塊錢;而她也認為,除了自己發心外,也要有機會讓客人一同體驗付出的喜樂。
洪秋萍習慣一早六點半出門就準時收聽大愛廣播電臺,也因此得知2019年3月發生的「伊代氣旋」對東非洲所造成的災害,更聽聞只要「愛心三塊三就能捐一塊磚」,為莫三比克的難民重建家園。
洪秋萍二話不說當下隨即發心,只要賣一包豆干就捐三塊錢;而她也認為,除了自己發心外,也要有機會讓客人一同體驗付出的喜樂。沒想到這念頭一起,下午就接到酵母媽媽黃秀真的來電,表示欲到訪邀約她加入愛心商店行列,讓洪秋萍的內心欣喜無比。
一旁的黃秀真聽了很感動地說:「每次參與訪談都覺得自己很幸運,可以聽到每一家人的生命歷程。特別要分享的是,我與秋萍非常有默契,四月三日中午收到要推廣愛心商店任務時,我就想到她。」
「當我找到她時,她正在發『三塊三捐一塊磚』的訊息。哇!我好驚喜!我就是來和她談這件事!」
經黃秀真說明「愛心竹筒」的緣由後,洪秋萍的豆干店很順利的成為花蓮第三家愛心商店。
◎宇宙銀行 繁衍大愛
洪正彥(中)把握受邀大愛廣播電臺訪問的機會和大家分享:「有能力時,就要盡力而為做功德。尤其對慈濟更要盡力護持,讓慈濟大愛傳出去。」
什麼銀行最好?宇宙銀行最好。願意付出愛心,就能接引有心人士,一代接著一代繁衍下去。
洪秋萍的豆干店雖位於傳統市場,但她沿襲父親洪正彥的理念,對待顧客就像朋友。而豆干店除了多次榮獲優良市集樂活名攤四星認證外,也積極推廣雲林老家農產,尤其臺農五十七號地瓜,更是讓客人讚不絕口。
洪正彥也把握受邀大愛廣播電臺訪問的機會,熱切地和大家分享:「一家人的感情要凝聚,就是要布施;雖然只是在傳統市場做生意,但有能力時,就要盡力而為、盡量布施做功德。尤其對慈濟更要盡力護持,讓慈濟大愛傳出去。」
「現在這時代,老人家不要倚老賣老,要把年輕人當好朋友,大家講話才不會有隔閡和代溝;留『德』留給子孫,好過於留『財』。」張素花誠懇地表示。
節目最後,洪秋萍以最喜愛的一首歌《祈禱》,送給每一位朋友;希望人人的心念都能充滿虔誠,時時刻刻為這個世界祈禱,祈求平安、吉祥滿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