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張文黛(花蓮)
攝影/吳惠珍
2019年,日本東京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影響,出現不少失業人口,或因收入減少面臨斷炊的家庭。因此,東京慈濟志工向政府申請開辦大愛食堂,除了推廣素食外,也為暗角裡需要幫助的人傳遞真情和溫暖。
「您好,這是您的便當!」
「請問領便當需要看弱勢證明嗎?」
「不需要,『愛是不需要證明的。』」
這是日本東京會所的慈濟志工,與來領「大愛食堂」便當的一對母子間的對話。領愛心便當的入江媽媽,聽到志工的說明後,安心地領了便當。
大愛食堂,是日本志工自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開始至今,在嚴峻的新冠疫情下,志工團隊一個月兩次,在東京會所與代代木公園,準備美味的素食便當提供給有需要的人。
隨著領便當的次數增加,入江媽媽與志工也愈來愈熟悉,她的兒子患有罕見的腎病,已吃了很多藥,但效果不大,也時常做惡夢睡不好。有一次,入江媽媽又帶著兒子來領便當,志工發現兒子一直發抖。
「師姑,我好冷喔......」
「來來來,這是慈濟的大愛毛毯,趕快圍上!」
原來,入江的兒子剛上完游泳課身體還在發冷,圍上毛毯後,他終於露出了笑容。
隔天,入江媽媽傳訊息給志工,表示很感謝志工們的關心,兒子當天整晚抱著毛毯睡覺,沒有做惡夢一夜好眠;還說兒子很喜歡吃慈濟的素食便當,她也感覺到兒子的身體漸漸有改善,很感謝志工。
「我們被你們的溫暖包圍著,很感動。」入江媽媽說。
日本志工許麗香分享,因為入江媽媽的感動,現在也會一起投竹筒,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了。
*
「奶奶,您怎麼還沒來領便當?」
有一位七十四歲的日本奶奶,每次到會所領便當時,因為腳有些不便,所以都拄著拐杖走路。當天奶奶有預約便當,但沒看到她來領;於是志工打電話過去關心,了解到奶奶身體有些不舒服,志工便決定送便當去給她。
得知奶奶家要走三十多分鐘的路程,志工想到奶奶的腳不便,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;後來志工們就貼心的幫奶奶送餐,讓奶奶非常感動。
日籍志工岡田千繪師姊(左)細心地為漢堡排淋上醬汁。
大愛食堂的便當,是由東京的志工共同承擔;為了提供美味的便當,事前會先進行試做和試吃,為的就是讓吃到的人覺得素食便當好吃又兼顧營養。
有些志工平日忙於工作,且不擅廚藝,但為了愛心便當,也很歡喜地投入;志工陳文青就笑說:「一輩子沒買過那麼多的菜。」
「請問可以一起加入做愛心便當的行列嗎?」
「當然可以,歡迎您一起加入!」
岡田千繪是位年輕的日本人,家鄉在日本東北地區。她在網路上看到慈濟東京會所,有愛心便當發放的活動,便主動與會所聯繫,表達想加入製作愛心便當。
「不能再只為自己而活,一直希望也能為社會多做些什麼......」
原來,她在二〇一一年311日本地震時,在家鄉看到穿著「藍天白雲」的慈濟志工,知道很多台灣人捐助善款幫助日本,又到她的家鄉賑災,讓她印象非常深刻。
愛,不需要證明;只要有心,就能共同成就善事。在日本的大愛食堂,由許多的志工用心、用愛完成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愛心便當,不僅溫暖了很多人的胃,更重要的是溫暖了人心;撒播善種子,串連更多的大愛,真的是很有愛的食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