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楊慧盈(高雄)
「呷甜甜,乎你好緣結甲滿厝邊。」這家位在花蓮市博愛街的甜品店,是一間邁入第十九年的老字號。
老闆娘陳雪芬,被許多年輕學子暱稱為「阿姨」;多年來「阿姨」的稱號不脛而走,成為「黏」在她身上最甜膩的封號。
陳雪芬表示:「很感謝當年有這群就讀東華、慈大和花蓮教育大學的學生們的支持,因為有他們,我的店才能夠開下去!」
而這間被稱為「逃城」的甜點魔法屋,又是透過什麼樣的好手藝,既能抓住年輕人的胃又能療癒人心呢?
◎一本特價書 開啟創作源頭
陳雪芬(左)練就了隨心所欲操控食物味道的能力,只要有食材即可創作蛋糕,並希望產品能夠成為許多人的回憶。(攝影:黃秀真)
「甜食能勾起人的幸福感」,現年六十二歲的陳雪芬,細說創作的緣起,竟來自一個「不小心的意外」。
回想第一次在台北吃到國外的食品──披薩,那濃郁的起司味,讓她難以忘懷。
三十多歲時,突然心血來潮,想起曾在食材行買了一本製作起司蛋糕的特價書,於是按照食譜的比例如法炮製,結果做出質地偏硬、香氣不足,遠不如預期的「第一號蛋糕」;在她失望之餘,也激發了動手「玩」起司蛋糕的念頭。
「我無師自通,一切從『零』開始......」思緒拉回二十多年前,雪芬阿姨談起創業,猶如拿到一把「好奇之鑰」,開啟她醉心研究起司之路。
一開始,身邊的親友與教會的弟兄姊妹,都是忠實的「食驗室」成員,樂於回饋試吃後的意見,她笑說:「大家很喜歡來我們家,為的就是要來吃這個免費的起司蛋糕,有了信心後,慢慢升起開店的想法。」
「什麼叫創意?就是和別人不一樣。」雪芬阿姨說道,她從不拘泥於一般人對蛋糕的造型印象,無論是放在杯子裡、哈密瓜裡,甚至堆疊在盤子上,以及前陣子爆紅的「毛巾捲」等,延伸出多彩多姿與各式各樣造型的蛋糕。
熱愛創作的雪芬阿姨,運用台灣在地食材,選用澳洲知名品牌的奶油乳酪,不加一滴水、不摻麵粉,研發出一百多種不同口味的起司蛋糕。她充滿自信地表示,已經練就了隨心所欲操控食物味道的能力,只要有食材即可創作蛋糕;熟能生巧之後,食材的搭配也越來越多樣化。
陳雪芬謙虛地表示:「稱『達人』實在是太看重我們了,稱『工人』可能恰當些。這家店從中福路『一人店』起家,到後來搬來博愛街,由我跟兒子兩個人,兢兢業業地經營著。」
她笑說:「我倆的個性,一個龜毛、一個難搞,我由標緻的婦人做到變阿嬤,兒子由俊俏的青年做到變阿爸;這是一間充滿『故事』的店,希望我們的產品能成為許多人的回憶。開店已成為一種『責任』,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,創造出留在大家心底的好味道。」
◎一拍即合「愛」發酵
陳雪芬強調愛無差別、不分宗教;因此,她樂於響應「愛心商店」活動,讓店裡的「愛心竹筒」,帶動更多人心發善念。(攝影:黃詩茵)
當「酵母媽媽」碰上「達人阿姨」,兩位充滿愛心的人,初相識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?
話說,2019年四月初,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主任,鼓勵黃秀真用同仁角色協助並帶動募心募愛;「花蓮愛心商店」便由此開始,只要商店願意發揮愛心,都可以隨分隨力付出愛心。
大愛網路電台主持人林美蘭,給予黃秀真一個可愛的封號「酵母媽媽」,讓愛發酵,也讚譽她如童話繪本《花婆婆》一般,到處撒播愛的種子。
黃秀真憶起三年前,第一次到甜品店做陌生拜訪,馬上得到店家善意的回應,內心滿是感動。
在臉書自號為「連花」的黃秀真笑說:「話說出訪的當天,已接連被三家糕餅店拒絕。來到甜品店看到店內擺飾,得知店家是信奉主的信徒,坦白說,心裡一點把握也沒有。」
黃秀真接著又說:「但是出乎意料的是,雪芬阿姨得知我們的來意,二話不說爽快地答應我們在店裡擺放『愛心竹筒』,並且邀約我們選片蛋糕坐下來,好好地品嚐、休息一下;這分來自不同宗教的認許與接待,格外令人感到溫暖啊!」
陳雪芬強調,愛無差別、不分宗教,在佛教裡講「大愛」,在基督教裡說「博愛」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反之,若人人以「事不關己,己不勞心」的態度明哲保身,這世界就會變得很冷漠;因此,她樂於響應「愛心商店」活動,讓店裡的「愛心竹筒」,帶動更多人心發善念。
◎甜在嘴裡 暖在心裡
陳雪芬(右)展示她店裡「一面珍貴的牆」,上面貼滿許多小卡片,見證主客間許多溫馨的小故事,是最她自豪的展示品。(攝影:黃詩茵)
以「有故事的店」自許,陳雪芬向來客展示她店裡「一面珍貴的牆」,上面貼滿許多小紙片,見證主客間許多溫馨的小故事,是最她自豪的展示品。
甚至有許多畢業後到世界各地發展的學生們,也會寄卡片捎來問候,阿姨笑說,偶爾會收到畢業後結婚的年輕人寄來「紅色炸彈」,更有人大老遠專程搭飛機來店裡,聊上幾小時又搭飛機回去......這「一拖拉庫」的故事,陳雪芬如數家珍,說到感動處還隱約可以看到眼眶裡泛著淚光。
「愛心商店小天使」林宛儀,是黃秀真的同事,也是後續負責服務店家的團隊成員之一,想起兩年來與「阿姨」相處的點點滴滴......
宛儀笑說:「『阿姨』做的蛋糕不僅讓人甜在嘴裡,她的貼心與溫暖,更讓我甜到心底,甜滋滋的,像多個家人一樣;很開心在花蓮工作的這段期間認識了『阿姨』。」
林宛儀提到剛開始接觸時,總看著阿姨在店裡忙進忙出,認真與執著的態度,彷若「職人魂」上身,酷酷的模樣,曾一度以為她是個不容易親近的人。
幾次相處後,眼尖的「阿姨」發現宛儀總是利用下班時間前來,所做的都是「無償」的志工服務,慢慢地她也樂於撥出時間與宛儀分享自己在教會所做的服務,以及開店十多年來與許多學生客人之間的故事。
林宛儀(左)好羨慕陳雪芬,能用畢生最愛的蛋糕走進別人的生命,廣結善緣,她期許自己也能成為像她這樣的人。(攝影:黃秀真)
宛儀驚奇地發現「新大陸」,她說:「哇!原來阿姨是個『外冷內熱』、待人真誠的大好人,偶爾忘記笑容是因為太忙了,但其實她是個熱血沸騰、充滿愛心的人;她服務的人事物太多了,我真的太愛她了!」
點點滴滴,令宛儀心生嚮往:「好羨慕『阿姨』喔,用畢生最愛的蛋糕走進別人的生命,廣結善緣,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她這樣的人!」
奉行「工作即生活」熱愛工作與付出的信念,甜品店讓人深刻感受,原來店裡所販賣的不只是蛋糕,而是以「愛」做調味,烘焙出如回家般的溫暖氛圍;這種陪伴的力量,在遊子的心底,早已成為美好的浮光掠影;點點星光,像是每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回憶並閃爍著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