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那年,我們一起蓋主堂】方向對,就不會偏-李明灶師兄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陳秀雲
整理/靜思園地編輯組

「李師兄,人文真善美工作間的置物櫃小門無法關緊,可以請您來幫忙看一下嗎?」簡淑絲放下手機,說了一句:「他馬上就來!」

沒多久,一身藍衣藍褲,理著三分小平頭,肩上掛著白色小布袋,削短的鉛筆塞在耳朵上方,如此裝扮的人出現在面前。

他走到置物櫃旁,看了一眼,從袋中拿出小鐵鎚與螺絲釘,「扣扣......」幾聲,「好了!」簡單的一句,完全以行動力證明。

他就是不多話,人稱「你麥走(台語)」的李明灶。

慈濟因緣 環保做起

李明灶不多話,做任何事情,完全以行動力來證明。(攝影:簡淑絲)

家住台北中和的李明灶,年輕時跟著父親習得木工裝潢的好功夫。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多數的學校和房舍倒塌、毀損,佛教慈濟基金會首先為災民建蓋簡易屋、認養學校的「希望工程」,有無數的慈濟志工投入。

北區慈誠隊認養了簡易屋及希望工程的景觀工程。李明灶在慈濟志工邀約下,到災區參與興建組合屋,承擔木工的工作。雖然當慈濟會員多年,但實際參與慈濟活動卻是頭一回,他說:「看到那麼多人主動搶工作做,自己有功夫可以付出,當下就發願要做慈濟。」

等到災區組合屋的木工告一段落,一回到家,李明灶即四處向人打聽如何做慈濟;慈濟環保教育站是他自己找到的第一個功能。剛開始跟著師兄一起隨車載運回收物,穿梭大街小巷;車子開不進去的地方,就走進去,大包小包拎到車上。

2002年受證後,李明灶有因緣到精舍承擔「護法」勤務。從機動性高、搬運茶水、定點招呼、導覽......等不同的體驗中,總是法喜滿滿;自始開始習慣性地回來花蓮做志工。「因為專心去做一件事,成功了就有樂趣、就歡喜!」

發揮專長 得到歡喜

李明灶發揮專長,用心比對及組合主堂三寶木作一比一的樣品。(攝影:古敏華)

清晨的靜思精舍,有人忙著清掃,工務所前「慈誠勤務中心」是唯一燈火通明的地方。中心與環保回收站僅隔一空地,空地一頭是蓮花池;一張木桌上擺放長短不一的木心板,「嘎」一聲,木心板應聲裁成兩截。

「工作又來啦?」水電組楊文章走出水電工具間,問了一句。
「浴室、廁所用的......」李明灶抬起頭來回了一句;手上的電動切割機仍舊嘎嘎作響。

精舍供會眾使用的「化粧間」,雖有無障礙設施,精舍師父仍覺得常有老人家出入,階梯上下間需要有一個腳踏板,讓他們進出上更安全、方便。

高低不平的地面如何接一個腳踏板,對李明灶來說一點都不困難;首先量了尺寸,從堆積的剩料中挑了幾片木心板,熟練地拿出鉛筆作上記號,再用切割機沿著記號線鋸下一塊塊的板子,釘鎗嵌入幾根釘子,加上四支螺絲,再將突出的釘子一一敲平,避免刺到人;就在來來往往的敲打動作中,像變魔術似地不到十分鐘,一塊腳踏板即製作完成。

在精舍,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好手藝;只要與木頭有關的器具壞了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;常常回到中和沒幾天,精舍師父一通電話,他又二話不說地,馬上收拾行李搭火車直奔回「家」。

如此中和與花蓮間,來來回回,轉眼已十年。剛開始,家裡的同修師姊會說:「外面木匠師傅工作一天工資二千元,你不去做,去花蓮做什麼?」

「心歡喜啊!」李明灶總是這麼回答著。久而久之,太太也已習慣他三天兩頭往花蓮跑。李明灶一臉認真的說:「感恩我家師姊把家裡打理得很好,讓我無後顧之憂,可以全心全意來付出。」

這把年紀,應是在家享受天倫,但李明灶一句:「我不是皈依孫子。」說得有趣又有理。

抓對方向 就不會偏

李明灶說:「專心去做一件事,成功了就有樂趣、就歡喜!」(攝影:林玲俐)

陶藝坊所使用的原料攪拌機,攪拌原料時溢出的白漿將四周牆壁濺得一片花白,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刷洗。

有人建議在攪拌桶上增加二個木蓋子;李明灶找來二片三夾板,先以鉋刀鉋過粗糙面,再用磨光機磨過,他說:「磨平才不會有木渣刺到人。」這是每個木工師傅必修的功課。

整天與木料為伍樂在其中,李明灶分享:「木工施作就像做人一樣,方向對,就不會偏掉。」

這十年來,修裝無數大大小小的木製品,對李明灶來說是駕輕就熟。然而遇到主堂屋脊上的三寶-「佛、法、僧」模型時,著實讓他感受到挑戰,「擔心做出來的模型上人不滿意。」李明灶轉為一本正經,嚴肅地說著。

不停看著圖樣,李明灶研究再研究,已記不得施工草圖修改了多少次,直到自己滿意為止,最後再由他和張永周及桃園的羅賢宗,合力完成模型製作。

整整花了一週的時間,才做好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的模型。雖然有圖可參考,但是圓的弧度不是一般的圓規所能畫得出來的。李明灶自認是個凡夫,只能想像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慈眼視眾生是怎樣的清淨心;材質是硬的,無法如水隨方就圓,所以必須想辦法克服這個難度。他很樂觀地分享:「憑經驗啊!」

把握每一個付出的當下,體會不同的妙法,從事木工三十多年,在退休之際,李明灶(中)終於在慈濟找到了方向。(攝影:古敏華)

眼前的桌上擺著一張張大小不同的紙板,李明灶站在桌前端詳圖樣許久。而後,他拿起紙板,手上的鉛筆忽而由上而下,時而左右來回地在紙板上模擬,憑著感覺畫出不同尺寸的圓及橢圓,直到自己滿意為止,再拿出圖樣,俯身趴在桌上仔細比對,在修改處作記號。

從事木工三十多年,在退休之際,李明灶在慈濟找到方向;在家做環保,到精舍當護法、發揮專長和人結好緣,他把握每一個付出的當下,體會不同的妙法。

在精舍裡,只見他又背起那片刻不離身的白色背袋,轉往另一個有需要的角落,展現他的木工專長。

 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