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那年,我們一起蓋主堂】永遠的最佳後援團隊-專業木作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張麗雲、鄭昭琴
整理/靜思園地編輯組

「喂、喂!喔!好,我馬上到!」葉國樑的手機響起,協力工場來了電話,需要志工幫忙鎖螺絲;他從工務所起身,拿了工具快步往工地走去。

靜思精舍主堂興建工程,進度已到內裝木作階段,志工配合工程進度,快馬加鞭地召集不同領域的專業志工協助;木作團隊便是其中之一。主堂的地板、窗框、門框和天花板,都是以木頭作裝潢。專業木作部分由兩家公司承包,志工則協助鑽骨架螺絲孔、焊接、上漆以及現場補位。

木作加工 各方志工集結

葉國樑師兄(左)對著黎逢時師兄說:「很慶幸能在這一生中,參與這千載難逢的一大因緣。」(攝影:廖祥麟)

自精舍主堂啟建起,葉國樑就是黎逢時的左右手。2010年10月,正當協力工場進行木作加工時,黎師兄便開始規劃召集骨架鑽孔和焊接的專業志工;為了達成龐大的任務和追趕工程進度,幾乎無所不包。

10月18日,他們於慈濟三重志業園區,為了前置作業的進行召開籌備會,並決定在五股工業區高速公路旁租塊場地,讓志工幫忙鑽螺絲孔和焊接作業。25日骨架正式進場後,11月28日便全數完成交給協力工場。

透過葉國樑居間協調所有的材料進場、打包和運輸,減輕了協力工場的壓力,也加速了工程進度。原本預估三個月才能完成數量龐大的骨架作業,只花了一個月又兩天即圓滿達成任務。

天花板油漆前,梯次福田志工協助主堂工程上木油。(攝影:林明山)

12月協力工場陸續完成木作,黎逢時接著規劃召集上漆志工;葉國樑再次接下任務,協調木作材料入廠及運輸事項。首先,先在台北訓練上漆種子老師,又於桃園追加一次,總計約七十位種子志工接受培訓。

所有上漆加工,由這批種子志工教導和協助品質管控。由於志工技術不熟練,又礙於冬日濕冷,陽光不足,為了因應工程進度,再增加新北市慈濟三峽園區為第三油漆區。前前後後約有四百人次協助,逐漸成熟的上漆技術,讓品質也越漸精緻。

葉國樑說:「目前完成高度兩米的百葉片內葉六百支、天花板的檜木板條五百支,和長約二米二左右的天花板方形木料一千八百支,以及一樓的木框十座。」如此浩大的工程,葉國樑和種子志工必須落實監督上漆動作,以及確認上漆的均勻度與材料不受損壞。因此,三處上漆場地均由具專業技術的總負責人,完成任務後向黎師兄報告進度;至於送貨和運輸便由葉國樑負責。

在木作上漆的同時,黎師兄持續召集專業木作志工。對油漆很內行,也長期參與精舍和慈濟各項工程的廖春貴,擁有一批長期配合的專業木作志工團隊,大都參與過九二一地震後的希望工程、板橋靜思堂、花蓮精舍南北寮房和倉儲的建築工程。

因為工程需要更多人手,「幾乎是基隆以南、桃園以北的專業木作志工都被召集到位。」葉國樑打趣地說。

廖春貴聽從黎逢時師兄的指示,隨時待命,工作進度和聯絡事項就由葉國樑負責。為了讓志工整體報到,葉師兄並協助安排訂購火車票,讓志工的報到與簽退時間統一。

廖春貴師兄採納各方意見,讓團隊學習尊重他人,進而培養工作默契。(攝影:簡淑絲)

法號惟勇的廖春貴,以帶人帶心的方式,體諒法親們也有職業和家業需承擔,團隊成立之初,他尊重每個人的專業,採納各方意見,也讓團隊學習尊重他人,進而培養工作默契。

他說:「因為彼此曾經合作過,配合工程進度,需要木作志工協助,我們就進場。這不是我們行,是上人的德行,這些志工才會放下家業,聚集而來為這項難得的工程而付出。」

專業木工什麼都做,搬天花板飾條、木框、窗框等更不例外。小型成品窗框有一百多公斤重,大則超過四百公斤。這些窗框在北投上漆,之後再由專業木工林昆蘭,帶領志工團隊製作夾板保護盒予以包裝;重達四百公斤的大型窗框,運到精舍工地後再行組裝,木作團隊發揮了組裝的專業功能。

來自南投的林昆蘭調侃自己,自從參加九二一希望工程建設後,就被慈濟「吸住」了。認識慈濟以前,他曾到處跑道場;九二一地震時,看到慈濟師兄師姊無怨無悔地為鄉民付出,再攝受於上人的德行,他因而加入木作團隊,越做越歡喜;他說:「碰到上人,好像找到我的心靈歸依處,從此安定。」

木作組裝 協力合作無間

大家同心協力將100多公斤的窗戶木框套在窗戶孔。(攝影:陳正忠)

2011年2月中旬,窗框陸續到達工地,經過木作志工的組合後,如何將窗框上到框座,又是一大考驗。工地空間狹窄,屋頂鋪設銅瓦的工程正在進行,固定瓦片的鋼釘又長又尖,窗框又重,搬運時一不小心失衡,恐壓傷身體和破壞窗框品質,廖春貴在旁指揮,注意志工們的安全。

搬運窗框至三樓、一樓和地下室,用人力容易解決,要到寬度不到兩公尺半的二樓通道,就必須運用智慧變通。首先,大家合力搬開二樓右側通道直達三樓的鷹架,負責架設捲揚器的冒德旺,放下一綑「安全帶」讓志工繫好,近十人將墊著四根圓形鐵管的大型窗框慢慢往前挪,讓窗框有如穿上滑輪般順利地移動到鷹架缺口,再以粗繩綁妥,一步一步往下拉扯捲揚器鐵鏈,一下子就把窗框上達到二樓通道。

到達了目的地,再來是扶正。志工有的拿來焊槍,切除水泥窗座上太長的鐵條,有的抱來近十綑的粗繩索,找角木、遷移鷹架、掃淨窗座和地面,隨時補位。這樣的合作無間,都是由於前一天晚上的事先工務進度報告,彼此培養默契才能圓滿達成任務。

釘鎖窗框也是由團隊合力完成。幾位志工先拉住兩邊綁繩,防止木框後仰;再由六人抬高另一角,補墊一塊角木;另一端,三位志工藉角鋼的力量再墊上一塊,以此逐層「步步高升」,每邊各墊了四塊角木後,即可齊力地將窗框推進到位。

安裝一樓氣窗時,則將中型木框戴上滑輪,由十個人時而側身,時而半蹲合力下,以「Z」字型前進一步,後退半步,慢慢地穿越層層鷹架陣式而達成。

福田志工齊心協力,在三峽園區協助精舍主堂興建用之柚木上漆。(攝影:吳萬智)

每扶正一座窗框,就以繩索或木樁固定,再安裝第二座。木作老師傅王秀男師兄,隨後拿來焊槍、鐵條補強。鋼構鋼骨為了防水、防銹已經噴上防銹泥,所以要在木框上鎖 L型角鐵,並焊接在鋼筋上,以加強鋼骨與木框的密合度。沒多久,透過志工集思廣益、合作無間的配合下,一座座的木框乖乖地就位而立,讓專業的協力木業廠師傅們嘖嘖稱奇,讚歎志工們的智慧。

王秀男參與過精舍寮房、大寮,和走廊的木工裝潢,經驗豐富。他雖是木作團隊中的年長者,仍身手矯健,即使自己的裝潢生意應接不暇,仍以主堂工程為主,隨時補位。

2 月底,工程進入天花板飾條安裝。來自板橋的張意賢,帶領團隊支援天花板的鐵工。

張意賢是專業裝潢業者,但他謙虛地說:「我們來是配合廠商施工,讓工作順一點。比如協力工場需要任何尺寸的夾板,我們就用電鋸切割,因為廠商的鐵工是用砂輪機,那是剪鐵條用的,不夠快,剪起來也不整齊,所以就用木工的專業來幫忙。」

張意賢在培訓期間參與過慈濟三十三周年慶,曾協助貼花蓮靜思堂《無量義經》的經文,也做過板橋靜思堂的拱門和衣物間、台北信義區和內湖聯絡處的木作,以及九二一的希望工程。這一路走來,團隊默契十足,所以精舍需要木作志工,他們便義不容辭地調度江翠和新埔的師兄們回來幫忙。

除了協助天花板的施工,另有三位志工爬到屋頂協助焊接「三寶(佛、法、僧)」銅瓦。銅片質軟細緻,不能直接踩踏,師兄們墊上沙包,除了防滑也有保護瓦片的功能。張意賢說:「大家已經合作過這麼久了,該磨合的地方都已經過去了,只要工程進度有需要,我們就來。」

專業木作 團結力量大

雖然木窗框重約400公斤,但只要大家展現「合和互協」的精神,便能合力扛起。(攝影:陳正忠)

2月中,黎師兄因傷住院一星期,出院復健時,不克前往工地巡視。葉國樑便擔起志工與工地間的協調角色,因應工地需要,調度補位與配合工具供應。

「一個人做不完,需要團隊一起來分工合作,我沒有做什麼,我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打雜的,打雜的!」說到葉國樑在主堂建設所發揮的功能,他總是謙虛帶過。

「有什麼工作,我們就做什麼。」葉國樑還是那句老話:「配合的角色而已。」但他其實頭腦清晰、井井有條,工程需要的工具和材料,沒一樣不知道。曾參與過九二一希望工程建設,精舍南、北寮和倉儲的增建,長時間的經驗累積,在精舍大殿的興建上,他更發揮到專業的良能。

來自台北信義永吉的葉國樑,培訓時需回精舍尋根,因長駐於希望工程工地而不能一同前往,拿到證件時法號是空白的;第二年他再回去尋根,補回了法號「本灝」。

葉國樑說:「『灝』字如大江大水浩大無邊,也很符合我的處事作風,一旦做一件事,就要把它做好。不過我還有很多習氣需要改,上人給我們的『四神湯──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』我沒有做到,聲色也不夠柔和。」。

一路走來參與過無數的慈濟工程,對於主堂的建設,葉國樑體會更深。說到上人時,他一改平日愛開玩笑的作風,恭敬地說:「我真正體會到上人的大慈悲,上人將印順師公給的『為佛教,為眾生』六個字,做到了。」

早餐後,福田志工與木作團隊在工務所前集合。黎逢時師兄拄著助行器進行關懷與叮嚀,葉國樑照例站立一旁,隨時待命。每天上午,是他最忙的時刻,居於協力專業廠和志工間作協調,永遠是最佳的配合搭檔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