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那年,我們一起蓋主堂】如鋼鐵的自信-設計監造工程師劉存峰師兄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彭鳳英
整理/靜思園地編輯組

「早!」
「早!今天特別早喔!」
四點五十分,工務室已傳來互道早安的聲音。

年輕有為的設計監造工程師─劉存峰師兄。(攝影:簡淑絲)

這天,工程顧問公司來做超聲波檢測(Ultrasonic Testing,簡稱UT),大夥兒不約而同地提早進入工務室。劉存峰看完電腦螢幕上的圖面,合上筆記本,大步跨出工務室,緊跟在長期志工後面,準備到簡報室享用早餐。他是來監造主堂鋼構工程的工程師,壯碩高大的體格及散發出來的自信,就像精舍主堂興建工程裡,堅固無比的鋼鐵結構。

正午時分,劉存峰回到工務室,收拾好桌面準備去用餐。突然間,手機鈴聲響起,「到了!好,馬上過去。」只見他背起相機快步往工地走去,陪同中檢工程人員進行焊工鋼構施作考試及UT檢測。看著他認真行事的態度,黎逢時不禁豎起大拇指說:「這個年輕人真的很難得!把整個建築當作自己的家,盡心盡力。」

因為了解慈濟對建築品質的高標準,又是鋼構工程設計團隊成員,即便對每個施作工項、工法都瞭如指掌,但仍安排檢測,對此黎師兄說:「其實中國鋼鐵結構公司已經做得很好、很順了,可見他是多麼的重視和用心。」

落實專業精神

劉存峰是位時常利用假日,回精舍參與大殿工程的福田志工。(攝影:魏國林)

UT檢測進行時,劉存峰亦步亦趨地緊跟著技術人員,一個多鐘頭下來,早已汗流浹背,他說:「我們要求中鋼派來的焊工人員,一定要經過焊工考試合格才行。況且我們天天都在現場,結構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掌控得很好,相信檢測一定沒問題。」

他之所以來精舍監造主堂鋼構工程,主要是花蓮縣政府認為精舍主堂建築物造型特殊,需要結構設計師在現場監造,若現場施作遇到問題或困難時,可以馬上提供解答。如此,不但能充分溝通設計理念,還可以減少錯誤的發生,以達到所有工項施作,做到完美無缺。

工地現場,「無收縮混凝土框架」正在施作,雖然只是小小的工項,施工人員也會依圖施作,但劉存峰還是隨著灌漿人員來來回回,不知走了多少趟。

無收縮水泥框架的工法,其作用是透過混凝土把力量傳遞到地基,所以一定要把鋼板底下的基板填滿,遇有地震等狀況時,才能把壓力均勻、確實地傳到基礎,以確保建築體的安全。

「在老闆眼中,我是一個過份要求完美的人,就算已達到某種程度了,仍會一再要求做到最好為止。」環視著工地,對工程滿意而點點頭的他說:「這本是一個監造人或是設計師該具備的精神,而我只是確實落實而已。」

建築有等級,用心無分別

監造若遇到問題,劉存峰總是不厭其煩地溝通。(攝影:簡淑絲)

劉存峰以專業理念強調:「建築物的設計有分等級,但用心度是一樣的!」他表示設計醫院、學校、體育館,和一般的民宅有所不同,就如上人所說:「學校和醫院,在災難來臨時是不能倒的。」而精舍主堂興建工程,也是秉持著耐震、耐颱風的最高標準來設計,因此就算是在地震震央它也不能倒。

精舍主堂造型特殊,屬臺灣少見的建築結構。設計團隊接到任務後,不斷研究建築圖,也和建築師做充分討論,了解建築物本身的用途。讓他們明白主堂中央是佛堂,要營造出大跨距莊嚴的空間,所以不能有任何的柱子。思考多種設計方式後,最終定出「鋼構格樑的系統」。

從參與設計到監造,有股說不出的濃厚感情藏在劉存峰的內心,他說:「這是慈濟的祖庭,當然要把它打造成千萬年屹立不搖的殿堂。」從接到設計任務開始,劉存峰只要到花蓮,都會過來看看。「這裡跟其他工地很不一樣,除了工地人文,還有滿滿的愛。常住師父、工務室的師兄師姊們都很照顧我,害我都不會想家。」

有媽媽在的心靈道場

大殿三樓頂防水工程施作,劉存峰正在幫忙漆防水油漆。(攝影:陳玫君)

劉存峰的媽媽、姊姊和姊夫都是慈濟人,對慈濟有著一定程度的認識;對於要到精舍生活,他早有心理準備,很快就能適應。

精舍就像自己的家一樣,就連母親節,劉存峰都沒有回去。「我在這裡媽媽很放心啊!」甚至連媽媽摔斷了手,住院開刀打鋼釘,他想回家探望,媽媽都要他安心在精舍;體解媽媽的心,他說:「因為這裡很忙,媽媽不要我分心。」

話鋒一轉,劉存峰打開抽屜,拿出培訓證說:「你看,我培訓過ㄟ!」手上拿的,是2005年的培訓證。

翻出早期的記憶,他喃喃地說:「那是2004年吧,家裡發生一點事情,讓媽媽變得沒有安全感,甚至有點憂鬱傾向......」為了陪伴媽媽度過難關,姊姊、姊夫將媽媽帶來做慈濟,也鼓勵她接受培訓。當時,劉存峰主動陪媽媽一起培訓,結果媽媽於2006年受證了,他卻還在門外兜轉。

放牛吃草蘊成才

身為一個監造工程的角色,劉存峰都會去想如何做,才能人、事都圓滿。 (攝影:簡淑絲)

劉存峰二十四歲時參加培訓,因覺得當慈濟人的壓力很大,又要守十戒,擔心和朋友聚餐時會造成不便;加上研究所的論文還沒完成,因此尚未完成培訓課程。

當黎逢時得知劉存峰中斷培訓時說:「這麼優秀的年輕人,怎麼能讓你離開慈濟呢?我來當你的推薦人!」口中所說優秀的年輕人,彷佛來自父母用心栽培,然而劉存峰給人的答案,竟是「放牛吃草」。

「父母的教育程度不高,一天到晚忙工作,根本沒時間管孩子,也不曾要求我們書要讀得多好。」記憶中,父母只告訴他:「書讀得好不好是你自己的事。」及至成長,劉存峰才明白,父母的教育是,讓他知道為了什麼而讀書。

大學聯考分發到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,開學第二天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;連著兩週見不到老師,而後得知老師都跑到南投救災,這給了劉存峰一個啟發:「結構安全很重要。」

考上交通大學研究所後,他繼續選擇土木工程系結構工程組。課程要學很多的工法及認識建材,內容枯燥,若沒有深刻的體悟和興趣,很難撐得下去。自從九二一強震之後,學術界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建築安全,工程界也漸漸重視結構安全,他很慶幸自己能夠學以致用。

大難不死必有後福

劉存峰有幸參與精舍主堂建築興建,看到所有投入的人,共同為了一個目標用心與努力,覺得自己的責任重大,不敢怠忽職守。(攝影:劉存峰)

「其實我跟慈濟的緣更早一些,可以說很奇妙喔!」

猶記得念研究所時,自己和四位同學開車到花蓮遊玩,途經太魯閣時,突然間一陣匡啷匡啷響,只見大大小小的石塊,落在路邊的護欄上。他們回頭一看:「天啊!落石!」開車的同學不自覺地踩煞車;而車剛停下,一塊大石頭不偏不倚地掉落在車頭前方,把他們嚇得魂不附體。

落石現場排除後,一位同學建議到靜思精舍請師父(上人)收驚。因為大家都嚇壞了,所以無異議通過,而轉頭往精舍方向去。

剛走進精舍的文化走廊,一行人就看到上人,「天啊!不會這麼巧吧!」雖說要來請上人收驚,但真正遇到了,反而不知該怎麼辦,只好快步往蓮花池走。

這時,一位師姊過去把他們叫住:「上人要跟你們說話。」

「真的耶!上人要跟我們說話耶!未免太幸運了吧!」他們跟著師姊走到上人前面。不知道是太高興,還是太驚訝,竟然不記得上人說了些什麼。「只記得上人問我們從哪裡來?還要我們常回來。見到上人後,不再覺得那麼害怕了,同時感到好幸福。」

劉存峰有幸參與精舍主堂建築興建,看到所有投入的人,共同為了一個目標用心與努力,覺得自己的責任重大,戰戰兢兢地不敢怠忽職守。而身為一個監造的角色,面對工務組、中鋼構,還要面對精舍、公司,每在處理事情時,他會去想如何做,才能人、事都圓滿。

不是來監工

自總召梁昌枝手中接受上人的靜思語,劉存峰期許自己:「我一定要肩負大殿千年歷史的工程品質。」(攝影:廖祥麟)

說到劉存峰,工地建築合心關懷的黎逢時師兄,總是讚不絕口:「他工作態度非常認真,但不會有『我是來監工』的態度對待大家。需要加強的地方或進度的部分,他也會講解得非常清楚。而如果有未達標準時,他會去找總召梁昌枝師兄了解原因;材質或施作方法不合規定,也會馬上跟中鋼構的工程師協調。」黎師兄笑著說:「他遇到問題會馬上處理,而且還會照相存證喔!可以邀他來當人文真善美志工了。」

監造遇到問題,劉存峰總是不厭其煩地溝通,也因為他存有一份體諒別人的心,所以營建人員都願意配合,讓他相當感恩。

當初,劉存峰被「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」邀來慈濟,現在則是「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」。看見參與主堂工程的每個人,像一片片的蓮花瓣,同心協力完成一件事,他說:「在複雜的人事中,學習欣賞大家的優點,同時也在考驗我的智慧;如果沒有一點點的智慧,很難把事做好。也因大家都為了主堂的完美而努力,我用這個原則去和大家溝通;雖然各有立場,但目標是一致的。」

劉存峰在參與精舍主堂興建工程中,不經意地發覺自己早已浸潤在上人的法中。只要緣深,不怕緣來得遲;劉存峰,他那肩負千年歷史工程品質的身影,早已深深嵌入慈濟殿堂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