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葛素萍(彰化)
圖片提供/王慧芝
「自己能做的,就是以單純的心,製作純真新鮮的食品,守護大家的健康。」這是花蓮第八十八家慈濟愛心商店的製油工作坊,從創業至今一直堅持的初衷。
老闆娘王慧芝拿出經過一百三十度烘烤的苦茶籽,熟練地倒入小型榨油機,經過螺旋管,苦茶油慢慢滴進不鏽鋼桶。純手工的製油過程,無任何添加物,也不以化學溶劑處理;榨完的油要沉澱幾天,才能盛取上層清澈的油,並裝入預先洗烘殺菌完成的玻璃瓶。
王慧芝說:「剛開始製油時不知道,沒有沉澱就裝瓶,喝到最後苦味十足,根本難以下肚。很佩服第一批跟我買油的客人。」
原本在慈濟志業體上班的她,會開始製油,是有著一段深刻的故事。
◎八八風災 練心性
八八風災,王慧芝從屏東第一時間的急難救助之後,又跑到淹水嚴重的高雄旗山鎮協助,因熟悉在地人事,花蓮本會遂請王慧芝留在高雄協助永久住宅的專案。(攝影:萬孝儀)
2009年8月7日,任職於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的王慧芝,因為剛接北區志工會務不久,她到慈濟臺北分會參加幹部會議。
當晚莫拉克颱風警報發布,原以為颱風會影響北部,頻頻傳出災情的卻是南部。王慧芝原本負責高屏區慈濟會務關懷,聽聞南部災情不免關心。一通電話撥到屏東,熟悉的師姊說:「懿凡(王慧芝的法號),很慘,妳趕快來!」
8月8日下午三點搭上火車,愈往南行風雨愈大,過了彰化後,列車一路走走停停;晚上八點半左右到了斗六,列車長廣播:「因南部積水嚴重,列車無法繼續南行。」
站在月臺上的她,衣裙鞋襪被強風勁雨打得濕透。輾轉到達慈濟屏東分會時,已是8月9日下午一點半。原本五個多小時可抵達的車程,王慧芝花了二十三個鐘頭。
莫拉克颱風帶來強大水氣,讓臺灣一整年的雨量在三天內下完,造成山區土石流、山下淹大水。屏東分會防災協調中心成立,因災區範圍廣闊,幾乎全部志工都動員起來,投入第一線關懷。
剛開始的一兩天,王慧芝在協調中心留守;從清晨五點到深夜十二點半,求援電話不斷湧入,幾乎不曾間斷。
王慧芝說:「我們只能一一記錄下來,轉給第一線的慈濟人與國軍裝甲車隊。之後將協助的情況回報給家屬,讓家屬安心。」
水災導致林邊、東港等區水電全斷,送餐、送水、送藥的國軍及慈濟志工,常到夜晚七點多還在淹水的路面上,以手電筒努力找尋門牌,腳下踩的不知是路還是溝渠;他們總是一早出門,深更半夜才回家。
「連結著家屬及災區,焦急的心確實很難放鬆。很感恩國軍及志工們,每一條線索與生命,他們都是如此珍視,努力將任務完成並且回報,讓焦急或關心的人,能安下心來。」王慧芝至今想來,仍滿滿感動。
災區的積水需要儘快抽乾才能清掃,所以抽水機、清掃工具及人力,勢必要趕緊安排。一天夜裡,兩部載滿了打掃工具及抽水機的慈濟環保車,晚上十點從新北市三重環保站出發,凌晨兩點半來到了屏東。
整夜守候等待的王慧芝,看到飄著慈濟旗幟的車輛,在寧靜的鄉間夜裡緩緩彎進分會,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。
「那兩面飄在夜風裡的旗幟,好像一股很穩、很強,卻又平和、安靜的力量。我那時的感覺是:『救兵來了!』確實,接下來,北區動員前來帶動打掃的規劃也啟動了。」
隨著屏東救災工作漸趨穩定,也有其他同仁前來接力,王慧芝轉往高雄,開始永久住宅的重建專案。
「面對這麼大的天災,看到了災民的無奈與各種複雜的心理狀態;政府各階層與民間都付出極大的努力,卻仍有許多的利益糾葛與矛盾;常常在想,如何可以做得更好?一年下來,總是有些矛盾與糾結,還未疏理清楚,調整過來......」
南部的工作告一段落後,王慧芝回到花蓮,待在辦公室總感到心神難安,也融不進原本熟悉的工作場域。
◎綠色奇蹟 明真心
離開慈濟工作的慧芝,開始了一連串連結土地的生活,也曾到日本北海道擔任有機農場志工,與東京國際學校學生一同捏土團蓋黏土屋,用柴火及火箭爐炊煮,實踐自然的生活。(王慧芝提供)
當時慈濟在花蓮壽豐鄉志學村租了一塊地做大愛農場,以友善環境及自然農法,試種耐極端氣候的雜糧作物,推動慈善農業。宗教處謝景貴主任讓王慧芝轉換工作場域至農場參與,也算是一種Green care(園藝治療)。
王慧芝心裡,本就渴望親近土地的那一顆火種被點燃了起來。從大愛農場的因緣,接觸了樸門永續設計;又到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進修,在蔡建福教授推動的計畫中,認識了日本塩見直紀先生的「半農半X」理念。
她說:「半農,是跟土地連結,往下扎根,吸取大自然給我們的能量;X是天賦,你喜歡做的、做起來容易,且覺得有意義的事,即是你的天賦。半X即是跟社會連結,往上茂盛,去發揮自己的天賦。」
在花蓮雖然沒有自己的農地,但能有因緣接觸土地的各種活動,即便日曬汗流辛苦了些,總是覺得很踏實安心。(王慧芝提供)
「半農半X的生活,就是一部分與大自然連結,由手作或種植生產自己的食物,學習尊重與愛護環境;另一部分也發揮自己的專長,與社會連結,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與收入。這是能兼顧環境與生活的方法,也是可以幫助現代人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。」
2015年三月,為了保有時間的彈性,來陪伴需要的人,以及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理念,王慧芝離開待了十六年的工作。
離職後的她回到南部,與八八風災結緣的鄉親又續了因緣。
先是一位杉林大愛園區鄉親,在山上種了薑,整批薑都是自然無毒的;由於急需用錢,希望有人能包買下來。王慧芝覺得友善環境的農產應該推廣,於是跟朋友借了二十萬元包下,同時雇請種薑的農友一起採收;那一批自然風味的薑,得到很好的回響。
不久又有屏東的鄉親問她:「能否幫忙賣紅藜、小米?」幾次下來,銷售狀況都不錯;天然又有益健康的東西,大家接受度很高。後來她想到,應該要有自己的產品。
◎一念純真 製好油
苦茶籽榨油,沉澱下來的苦茶泥製成苦茶皂;苦茶粕提供農友防制蝸牛。無浪費、無污染,感覺很安心。(王慧芝提供)
「那時我會跟一位師姊買她榨的油。我問她,榨油機貴不貴?榨油會不會很難?」仔細了解後,王慧芝因此有了自榨油販售的想法。
製油過程很單純,單一植物原料產出可用的食物或資源,沒有多餘的垃圾,能為環境盡一分心力。以亞麻仁油為例,亞麻仁籽榨油後,亞麻仁粕可以搭在粥或穀漿裡,具有飽足感,且纖維質也能幫助排便。而苦茶粕則可以防治蝸牛,油鍋底沉澱的苦茶泥還可做手工皂。
王慧芝很開心能落實「半農半X」的理念,讓原本的廢棄物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除了製油,她還添購了一臺磨醬機,製作芝麻醬、花生醬、麻辣花生醬和堅果醬。源於一念心,採購最高品質且低溫烘焙的堅果來磨醬,希望讓一些牙口不好、無法咀嚼堅果的朋友或老人家,可以輕鬆攝取堅果的油脂和蛋白質;而這些堅果醬,也成了許多長者補充營養的來源。
即便因為小型化經營、少量新鮮製作、原物料的品質控管,導致成本高昂,無法賺取足夠的收入,但說起客戶的食用回饋與健康價值,王慧芝還是樂在其中,以兼職其他工作來堅持製油的初衷。
這樣一家純真有愛的工作坊,也是花蓮的愛心商店之一。
負責招募愛心商店的黃秀真說:「製油工作坊是一家很溫暖的商店。我在不同的時期與慧芝相遇;慈青三十周年剛過,她是我最愛的慈青;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四合一開始運作的時候,她也來關懷過花蓮的會務。」
「2019年推動愛心商店,在這樣的美好當中,我又遇見了她。記得我是在8月8號這一天的早上,收到她願意加入愛心商店的訊息。我知道這對她來說是特別的一天。」
王慧芝說:「八八風災是我生命的轉捩點。現在每個月固定捐八百塊錢,就是因為八八風災的因緣。愛心商店我特別選了第八十八號。8橫著寫是∞,就是無限大的意思;希望愛無限大,沒有框架,沒有邊界。」
經歷過八八風災,王慧芝對人生有了多層次不一樣的體會,也越想回歸自然與簡單。
她表示:「不管做甚麼,都要保持單純與真誠的一念心。不執著於做甚麼工作,而更在乎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。我希望不管在哪裡、做甚麼,都能讓人感到安心、舒服,讓別人也看到他自身本具的愛與光。我相信,秉持純正的心念,不管做甚麼都可以利益眾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