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高耀光
攝影/陳秋華、林綠卿
雖然聯合國已經認定敘利亞不是戰區,但仍是個不安定的國家。甚至首都大馬士革的夜晚,綁票勒索錢財的事件都還時有所聞。政府軍與自由軍的拉扯並未停止,所有十八至五十歲的男子都必須當義務役。逃難來約旦的敘利亞鄉親們,不想讓孩子回去敘利亞白白犧牲,所以仍停留在約旦,委屈於難民身分,生活困苦,就算是單親媽媽也不願帶孩子回敘利亞。
「慈心之家」的孩子們因戰爭而逃難異國,心裡難免有流落異鄉的陰影,以及寄人籬下的壓抑。因此,「慈心之家」安排了常態性的跆拳道課、每週兩次的繪畫、英語與電腦課,以及每週一次的中文課程,利用多元性的教學,來緩解孩子們心中不安的情緒。
約旦慈濟志工希望透過豐富的戶外活動,讓「慈心之家」的敘利亞難民孩子們,有機會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,擁有更開闊的心胸,對未來能充滿信心,自力更生。特別安排2022 年7月24日、26日及28日三天,由慈濟志工陳秋華(濟暉)等七人陪伴孩子們,每梯次二十五人在安曼(Amman)塔拉博特社教中心(Tarabot Social Education Center) 參加夏令營。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環保與廢物再利用的觀念,也學習如何使用不同工具。
◎快樂夏令營時光 安全且免費學習
在安曼塔拉博特社教中心,負責人阿蜜娜博士幫孩子別上手工吊飾(左圖);陳高怡怡(慈映,右)、哈達教練、如思與孩子同樂(右圖)。(攝影:陳秋華)
孩子們平日除了上學,便是參與慈濟安排的活動與課程,鮮少有外出的機會;所以當有課外活動時,孩子們都非常的期待。塔拉博特社教中心,是一個不限國籍,安全又提供免費學習的場所,孩子與弱勢婦女都可參加。
該中心的負責人阿蜜娜博士(Dr. Amina Tamimi)現年六十歲,是名約旦人,同時也是兒童心理學博士。暑假期間,她為孩子設計了兼具環保理念與回收再利用的DIY手作課程,除了教學延續物命的觀念,更透過遊戲來快樂學習,並激發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。
九歲的夏西德非常開心能參加夏令營,他說:「我昨天太高興了,整晚睡不著。」塔拉博特社教中心的夏令營課程,讓孩子們學習做木工、彩繪,並利用回收物製作玩具,以及團康活動時間,這些都讓孩子們開心不已。
◎環保回收再利用 培養自信與成就
孩子們專注地幫木頭花盆上色。(攝影:陳秋華、林綠卿)
2021年8月,慈濟約旦分會曾幫助虎威賈村的孩子們建立一間簡易屋教室。當時的桌椅就是利用回收的棧板,在塔拉博特社教中心木工班的巧思下,成為牢固又美觀的課桌椅。
這次,「慈心之家」孩子參與夏令營,教他們使用木板釘成一個個椅子、風車及火車造型的花盆;孩子們學習用砂紙磨平木板、上色,然後再畫上美麗的圖案,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勞作經驗。
「垃圾變黃金,黃金變愛心」,是慈濟的環保理念;當一個個色彩繽紛、造型美觀又實用的花盆在孩子手上成形時,不但培養他們的自信與成就感,同時也讓他們了解到,即便是大家眼中視為垃圾的物品,只要經過巧思變化,也可以賦予它全新的生命。
童年只有一次,期望「慈心之家」的孩童們在志工的陪伴下,都能擁有彩色且溫暖的童年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