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做「破布子」, 你「跟」上了嗎?

0觀看次
A- A+

文字:魏玉縣
攝影:魏玉縣、林文秀提供

臺灣酷熱的夏季,正是「破布子」(紫草科破布子屬)成熟的季節。破布子的樹籽可供食用,長煮後可加鹽做成「破布子丸」,或是加入醬油、甘草等罐裝成「破布子粒」(樹籽),是許多人餐桌上的最愛,也是很多家庭中的常備食品。

說「常備」,是因為冰箱的便利。將破布子丸放入冷凍,破布粒放冷藏,不論是直接配飯吃,或是作為佐料,或加入其他配料(如豆腐、豆皮等),都是非常下飯的一道料理。

做好的破布子丸,每顆大約四兩多,點滴都是愛與歡喜的付出。

延續去(2021)年夏季,賣出七百斤以上,捐作慈濟疫苗基金的輝煌紀錄,中區北屯區的志工,把握今年破布子成熟的黃金時節,集結在魏淑美師姊位於新社的農舍,準備再創一次亮眼的紀錄。所得金額,一樣匯入慈濟功德海。

為了便利製作,也讓買的人方便保存,他們做的是破布子丸,今天(7/20)已是今年的第五次。這次破布子的來源,是林文秀師姊前一天專程從東大園區載過來。

東大園區的志工們,在艷陽下將成堆的破布子剪成一小串,才能泡水、剝粒。

「就是惜福啦!」林文秀說,東大園區附近有一片破布子,長滿纍纍的樹籽,主人無力採收,志工不忍任其腐爛,將破布子樹鋸了送來。二百七十八斤的破布子,動員了十七位志工,也必須兩天才能製成破布子丸。

說是「便利製作」,其實一點都不便利!光是要從一、二十公尺高的樹上,將長滿黃澄澄的樹籽取下來,就是一大難題——先是鋸斷樹幹,再裁剪成小樹枝、用剪子剪成一串串,經過洗淨、泡水,才容易將一粒粒的樹籽摘下來。

泡過水的樹籽比較容易剝落,而且手上不會粘上黏液。

接著要用大鍋連續煮滾二個多小時,再從熱騰騰的鍋中將熟透的樹籽撈出來,趁熱加入還熱著的鹽巴水,用飯匙在碗中壓成破布子丸。在這樣的大熱天,都是一道道的考驗,考驗著每個人的體力、耐力和毅力。 

經過二個多小時的熬煮,要趁熱製作才能成型,每個步驟都必須搶時間完成(左圖);煮熟的破布子,趁熱加入煮熱的鹽巴水,再用飯匙在碗中壓成破布子丸(右圖)。

東大園區林儼師姊帶著她即將升國三的孫子,以及一車的志工;魏淑美在草屯的二位姊妹(慈濟志工)也一起來幫忙......在這樣的空間裡,每個人手在忙、口也在忙,聊著慈濟事,也說說自己的家事,聽到的都是和樂融融的笑聲。一天,也就這樣過去了。

 在這樣的空間裡,每個人手在忙、口也在忙,聊著慈濟事,也說說自己的家事,聽到的都是和樂融融的笑聲。

問魏淑美,為什麼願意提供場所,一次次邀約這麼多人來這裡做破布子?(其實,也不只是做破布子,做芋頭粿、菜頭粿、綁粽子義賣等,都是在這裡。)只見她操著台語笑著說:「就是上人說的『為佛教、為眾生』啊!」旁人聽了,也笑了。是啊,說到底,每個走入慈濟的人,不都是因為認同上人的這分心念嗎?

我們在這裡做破布子,你跟上了,也買到了嗎?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