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死回生的奇緣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林淳真(台北)
攝影/黃秀真(花蓮)

曾玲珍(左圖中)的素食餐廳,是花蓮第303家慈濟愛心商店。

「想要有一個安心吃飯的地方」,讓曾玲珍決定投入餐飲業。

曾玲珍的素食餐廳,創業至今整整27年。跳過生死河,讓她更加體會正確飲食對健康的指標性。

◎ 素食餐廳因緣

在花蓮出生的曾玲珍,曾在一家貿易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。她的母親在39歲時,因高血壓引起小中風,後來她的身體也因為工作壓力而亮起了紅燈。

「我的工作壓力很大,40多歲時,發現身體有了異狀。」歷經兩次手術,讓她無法好好工作,心想不能連累兄弟姊妹;因此,下定決心要改變生活方式。

為此,她一個人飛到夏威夷放鬆度假。下飛機時,眼見藍天白雲、海闊天空,心情頓時舒暢;返台後,二姐來電:「我在花蓮蓋了一棟房子,妳來幫我想想樓下可以做什麼?」

曾玲珍來到花蓮,看見花蓮的藍天白雲,完全不輸夏威夷。當下,她浮現一個念頭,「辭職回花蓮吧!」

「總要有人煮飯給我吃吧!」她看似輕鬆的談笑著,心裡卻想起當年爸爸的期待¬¬¬----希望能有一間提供「高血壓患者食用的餐廳」,「所以要有一家符合理想的餐廳,是從很自私的想法開啟的。」

殊不知,要開一家餐廳不是那麼簡單的事。她從找廚師開始著手,面試過程中,發現大部分的廚師理念和她相差太遠;「不炸、不油膩、不加味精的食物,是沒有味道的。」廚師大膽的說出肺腑之言。

她的一位遠房親戚,是花蓮第一位擁有乙級廚師證照的廚師;當時餐廳結束營業,他告老還鄉。在一次聊天中,非常認同她的理念,還謙虛地說:「妳要教我喔!」讓她很感動。

自此,餐廳就從這位親戚和她的朋友開始,一切遵照初心,從少油、少鹽、少味精的理念慢慢做起來。

◎ 進修課程

有一天,大哥過來看曾玲珍在做什麼?只聽到大哥一面吃菜一面念,「我要告訴自己『我是一頭牛、我是一頭牛』,這樣才吃得下去!」

曾玲珍一聽糟糕了,但她也體認到,要開素食風氣之先,也要迎合大眾口味,才會有客人上門。

於是她認真地學習烹調,並考取了廚師執照,同時也積極參與姜醫師和雷久南博士等人的健康課程;因為,除了讓客人了解她的理念,也要分享健康美味的餐點做法,她說:「我只要握有執照,講的話就有公信力。」

每到用餐時刻,她都親自站在櫃台前迎接客人,同時也聆聽顧客的反應;務必讓廚房端出來的食物,客人都可以接受,才能做到「裡外合一」。在她嚴格的管控下,各方面都按部就班地進行。

◎ 大環境挑戰

好不容易才上了軌道的事業,卻碰上SARS,半年來損失慘重。這期間,附近又開了多家類似的餐廳,她都慎重地告訴大家,「堅持理念」做下去,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地熬過了艱難時期。

前年疫情最嚴峻時,許多百年老店都撐不住而結束營業,但素食餐廳的「有薪假」,卻安住了員工惶惶不安的心。員工每個月工作15天,照領薪資。等到恢復營業時,全員歸隊,她對夥伴們大聲疾呼:「你們真正樂業,我就讓你們安居。」

「從沒有放棄,歇業的念頭。」生性樂觀的曾玲珍說來輕鬆,其實是拿自己的積蓄來度過難關的。「我沒想那麼多,這些員工都那麼好,就讓他們留下來,有基本的安家費。」

◎ 有心就有福

記得剛開店沒多久,有位師姊詢問要不要參加慈濟功德會?雖然心裡嘀咕:「餐廳都還沒有正常運作,妳就來找我?」但一想到師姊在大太陽下,挨家挨戶辛苦地向會員收功德款,回家後還要整理繳交,此舉令她非常感動,便答應了每月固定捐款。

小時候,常見父親閱讀一本上頭寫著「慈濟」二字的書。而高齡95歲的三嬸婆陳秀鳳是慈濟16號委員,她常來家裡聊慈濟事;曾玲珍從小看她跟著上人的腳步,身體力行菩薩道,不禁由衷敬佩讚歎慈濟世界的美善故事。

耳邊縈繞著師姊的話:「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忙勸募,上人發大願,我們就發小願。」這句話,帶給她很大的啟發。她說:「我『發小願』,讓身邊的人吃得安心,也讓『照顧我的客人』吃得安心,來店裡用餐的人,都是我的菩薩。」

◎ 養生口碑廣傳

曾玲珍展現老闆的魄力,訂下廚房的烹調技巧,讓員工清楚明白並遵守執行。而餐檯上,絕對沒有素雞、素火腿之類的再製品,所有餐點皆以新鮮蔬果為食材,並採用高品質食油,開發出數十道低溫烹調餐食。

曾有過一個插曲,壽豐鄉農會召開記者會,推出有機無毒的蔬菜,當年曾玲珍不起眼的素食餐廳是被忽視的。長年下來,發現她才是農會最大量、穩定的進貨商,農業局長再次召開記者會,邀請貴賓及曾玲珍出席。

曾玲珍那時雖然身體虛弱,仍用心廣傳理念,為的是想多告訴一些人,她是怎麼重生的,即使再忙、再累也要到處分享。

◎ 加入愛心商店

曾玲珍發揮巧思,運用文字的力量,她在一張紙寫上「一個銅板,就能幫助需要的人。」如此一來,竹筒很快就滿了。

慈濟基金會職工黃秀真師姊說:「回想二十多年前剛入慈濟時,很想擔任慈濟委員,但不知怎麼募款。當時,明河師兄常要我多找一些人,一起到素食餐廳聚餐──『吃飯啟慧根』,由他負責分享慈濟事,我則學習收功德款。」

幾年前,明河師兄生病,請秀真師姊每天幫忙到素食餐廳買餐;就這樣,和餐廳結下了善緣。她說:「2019年,愛心商店的因緣落在我身上,對我而言,2020年,素食餐廳能加入愛心商店,我內心存著報恩和榮幸的悸動。」

只要是慈濟的活動,曾玲珍不只義不容辭,更是開心地加入。她將寫著「五毛錢也可以救人」的愛心竹筒放在櫃台上,眼見投入者不多,她便加上自己的巧思,在一張紙寫上「一個銅板,就能幫助需要的人。」如此一來,竹筒很快就滿了。

◎ 一本初衷 生機盎然

2021年,應邀參與花蓮慈濟醫院醫師和營養師,推動的「挑戰21」全植物飲食,營養最均衡的餐食配置是「211餐盤法」:二份蔬果、一份蛋白質、一份全穀類。

曾玲珍的素食餐廳就位在花蓮富安路上,明亮的三角窗店面,斗大的綠底黃色店名特別耀眼。門口張貼大哥書寫的春聯:「廣會食客俱歡顏、活力無限為向前、共創生機一片天」。

「我隨時都在學習中,有幸能遇到這麼多優秀的『老師』。」曾玲珍敞開心胸,包容接納,她衷心感恩,一個不懂得做菜的人,還能開餐廳,而且開這麼久!

牆壁上掛著「資我常春」的匾額,27年來,默默陪伴曾玲珍安度每個甘苦日子,更是祝福所有來店的人健康常春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